车驾清吏司郎中
官署名。简称车驾司郎中。明清兵部车驾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驾部郎中设,一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兵部车驾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郎中一人。以科甲出身者补授。满洲司官初不分曹,随长官所派。嘉庆四年(1799)定制三人,宗室、满洲、汉各一人。均为正五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官署名。简称车驾司郎中。明清兵部车驾清吏司之主官。掌司事。明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驾部郎中设,一人。洪熙元年(1425)南京兵部车驾司亦设一人,皆正五品。清顺治元年(1644)沿设,汉郎中一人。以科甲出身者补授。满洲司官初不分曹,随长官所派。嘉庆四年(1799)定制三人,宗室、满洲、汉各一人。均为正五品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裁。
官署名。北宋前期三司置,掌汴河、广济、蔡河漕运、桥梁、折斛、三税等事务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,改于户部置,隶度支郎中。
官名。金朝贞祐元年(1213)设于京城各门,每门一员,掌收支器物,秩正八品,常以各门副尉兼任。
官署名。清末军咨处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设。掌陆路测量绘图,以及测量人员之教育。设司长一人,承发官一人。辖三角、地形、制图三科。宣统元年(1909),改称第四厅。
官名。西汉置,武帝任太仆公孙贺为之,统兵出征。东汉末一度地位较高,在九卿及卫将军之上。三国魏后地位稍降,为将军名号。魏、晋、南朝宋皆为五品(一说魏为三品)。十六国前梁亦置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
官名。唐高祖武德六年 (623) 诸州总管加号使持节,高宗永徽 (650—655) 以后,都督带使持节即为其任,不带节者不是。睿宗景云二年(711)贺拔延嗣除凉州都督,充河西节度使,始有此号。玄宗天宝
任官制度。明朝始定,为举人、监生出仕时最劣等出路。即待选授云南、贵州及各边省官署首领官、卫学教授、王府教授之缺。
即“拜察默拖喇哈番”。
官名。北周天官府太府中大夫所属有左府上士,正三命;左府中士,正二命。《周礼》无此官。《唐六典》说:“晋少府属官有左右藏令。东晋御史九人,各掌一曹,有库曹御史。后复分库曹置外左库、内左库。宋文帝省外左库
监狱名。宋代元丰、绍圣间,蔡确、章惇、蔡卞相继在同文馆审讯元祐旧党官员,并设狱以拘禁之,称为同文馆狱。
官名。新莽置。新莽末年社会动乱,流民入关者数十万人,故临时设置养澹官,名为禀给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