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著作郎

著作郎

官名。①三国魏明帝太和(227—233)中置,为著作局长官,员一人,六品,隶中书省。西晋惠帝元康二年(292),改隶秘书寺,一说改隶时间在元康元年。后著作别自置省,仍以为长官,隶秘书省,六品。亦称大著作郎、大著作、著作、正郎等,掌国史及起居注的修撰。其下设佐著作郎(后改称著作佐郎),“佐郎职知博采,正郎资以草传。”(《史通 ·史官建置》)有时亦兼管秘书省所藏典籍。在西晋、南北朝时为清要之官,出任者多为有名望的文学之士,亦有以司空、侍中、尚书等官领、典者。南朝宋时曾作为宗室的起家之官。六品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六班。陈六品,秩六百石。北魏中期於秘书省置著作局,设员二人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五品上,二十三年改为从五品上。北齐著作省亦置二员,从五品上。北周春官府设有著作上士,职掌同此。隋朝为著作曹长官,员二人,隶秘书省。初为从五品上,炀帝大业三年(607)升为正五品,后复降为从五品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,改著作曹为著作局,仍为长官,员二人,从五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,改称司文郎中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掌修撰碑志、祝文、祭文、与著作佐郎分判局事,不再掌国史修撰之事。北宋前期为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以奉议郎代之为新寄禄官,而以此职置于秘书省,为日历所长官,员一人,从七品。掌修日历,以宰执时政记、左右史起居注所书会集修撰,并撰祭祀祝辞。元丰八年,诏吏部郎中曾肇、礼部郎中林希兼著作,以职事官兼职自此始。南宋因之。辽朝仍置为著作局长官。金熙宗皇统六年(1146),设于著作局,员二人,从六品。掌编修日历,以学士院兼领之。后隶秘书监,减为员一人。元朝属秘书监,员二人,从六品。参见“著作局”。②东宫官属。明朝建文(1399—1402)中,在詹事府下设资德院,置为资德院属官,二员。成祖即位后罢。


官名。魏明帝太和中始置,属中书省,掌编写国史;其属有佐著作郎等。晋改属秘书省,后省并中书省。再后别置著作省(属秘书省),著作郎改称大著作,仍专掌编写国史。其后,宋、齐与晋同。北魏、北齐、隋皆置著作郎。唐代秘书省所属的著作局也置著作郎,掌撰写碑志、祝文、祭文等。而编写国史的任务已由史馆承担。宋代著作郎掌编修日历。元代秘书监也置著作郎,协助长官掌历代图籍及阴阳禁书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秘书监·著作郎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秘书省·著作局》、《宋史·职官四·秘书省》、《元史·百官六·秘书监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村民会议

    村自治组织的议决机关。北洋政府时期,山西省于民国十一年(公元1922年)实行“村自治”,依照《修正山西县村制简章》的规定,凡满百户的村庄或联合若干村庄在百户以上的,编为一村;因情形特殊,不便同别的村庄

  • 提举备用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,秩从五品,掌东宫田赋、财赋出纳,隶家令司、内宰司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。置达鲁花赤、提举、大使各一员。

  • 大农

    官名。①相传尧舜时置。主管农事。《史记·三代世表》: “文王之先为后稷”,“尧知其贤才,立以为大农。”② “大农令”、“大司农”的省称。③东汉末魏王国列卿之一。曹丕称帝后,改名大司农。诸王国仍置,七品

  •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司务厅

    清代总理衙门的内部机构。初名收掌处,同治三年(公元1864年)八月改为司务厅,掌收发往来文书及呈递折件、监视关防、请送印钥等事。由总办章京内酌派二人为“领办”,主管司务厅事务。下设文案科房供事二十四人

  • 东省铁路督办

    官名。清末帝俄在中国东北筑成中东铁路后,东省铁路公司的实权由帝俄控制,清政府只在名义上派有一个督办。民国时期沿置,北洋政府于民国七年(公元1918年)二月一日正式设督办公所于哈尔滨,督办由交通总长呈请

  • 拜达生

    官名。清代至民国时期蒙古每旗设拜达生,掌王府内的会计、保管、建筑、仪仗等事项。

  • 西制敕房

    官署名。明宣德初年,选书法优良之中书舍人于内阁西小房办公,专掌书办制敕、诏书、诰命、册表、题奏、揭帖等一应机密文书及各王府敕符底簿之事,故称其办公处曰西制敕房,中书舍人曰制敕房中书舍人,简称制敕房舍人

  • 耆帅

    犹言老帅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张嶷传》:“斯都耆帅李求承,昔手杀(太守)龚禄,嶷求募捕得,数其宿恶而诛之。”

  • 中尚署令丞

    官名。北齐置中尚坊署,属太府寺。隋初改称内尚方署,置令二人,丞二人,亦隶太府。炀帝时改属少府监。唐沿置,改称中尚方署,武后时去方字,称中尚署。设令一人,从七品下;丞二人,从八品下;又有府、史、监作、典

  • 丞相少史

    官名。汉武帝置,为丞相属官,秩四百石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丞相少史王寿诱将安入府门。”官名,汉置,为丞相属官,位在长史下,佐长史理职事。《汉书·昭帝纪》:“丞相征事任宫手捕斩(上官)桀,丞相少史王寿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