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著作佐郎

著作佐郎

官名。三国魏明帝太和 (227—233) 中置佐著作郎,协助著作郎修撰国史及起居注。东晋改此名,六品。一说南朝宋改称,属著作省(局),掌搜集史料,供著作郎撰史。晋制,此职初到任,必撰名臣传一篇,南朝宋初,始建国,未有适合撰写者,此制遂废。由秘书监选用,无秘书监时,由吏部选用。本用文学之士,但在南北朝后期,因其职务清闲,成为世族高门子弟的起家之官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二班,陈七品、秩四百石。北魏秘书省著作局置四员,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五品上,二十三年改为七品。北齐著作省置八员,七品。隋文帝时属秘书省著作曹,员八人,正七品。炀帝大业三年(607),增置四员,共员十二人,升为正六品。唐高祖武德四年(621),改著作曹为著作局,仍隶之,员四人,从六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,改称司文郎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玄宗开元二十六年(738),减置二员。与著作郎分判局事。唐朝职掌协助著作郎撰写碑志、祝文、祭文等,国史的修撰则改由史馆担任。北宋前期为八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,以宣德郎代之,于秘书省置此职为职事官,员二人,正八品。掌修日历及祭祀祝辞。南宋时减为一员。辽朝秘书监著作局亦置。金熙宗皇统六年(1146)‘於著作局设二员,正七品。掌编修日历,以学士院兼领之。后隶秘书监,减为员一人。元朝属秘书监,员二人,正七品。参见“佐著作郎”。


官名,三国魏明帝置佐著作郎,掌协助著作郎修国史和起居注等。到南朝宋,改“佐著作郎”为“著作佐郎”,位在著作郎下。其后,北魏、北齐、隋皆沿置。唐朝著作佐郎与著作郎分判局事。元朝著作佐郎,则助秘书监卿掌历代图籍、阴阳禁书等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八·秘书监·著作郎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二·著作局》、《元史·百官六·秘书监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船匠长

    海军同等官。北洋政府设置,其军阶为少尉,副职称副船匠长,军衔为准尉。

  • 威仪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管理道教事务之机构,设于各县,掌理道人词讼。凡遇道人与百姓发生词讼,则与地方官府共同处理。

  • 左武侍率

    官名。即太子左宗卫率,隋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改,唐高祖武德五年 (622) 复名左宗卫率。

  • 监考使

    使职名。见“监中外官考使”。

  • 水利委员会

    官署名。民国二十七年(公元1938年)国民党政府将经济委员会所属的水利委员会改为行政院直辖机关,但不作为行政院组成的部会之一。掌理全国水利行政事务。原隶经济委员会的黄河水利委员会、导淮委员会,华北水利

  • 门候

    官名。主城门或军营门。西汉城门校尉属官有十二城门候,掌按时开闭城门。东汉沿置。城门每门候一人,六百石。又,诸将军营部亦置。隋朝为左右监门府属官。隋高祖仁寿三年 (603)于监门府置门候一百二十人。炀帝

  • 兴圣官

    宫帐名。辽圣宗所建,又称“女古斡鲁朵”。契丹语称金为“女古”,宫帐为“斡鲁朵”。圣宗即位,以国阿辇、耶鲁盌、蒲速盌三宫帐户置,其宫帐在女混活直, 陵寝在庆州西南。 有州五: 庆、 、乌

  • 泉币司

    官署名。南京临时政府置钱法司,北洋政府改为泉币司,属财政部。按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北洋政府规定,其职掌为:一、整理币制;二、调查货币;三、货币计算;四、金属货币和生金银的输出、输入;五、监督造币

  • 南京通政使司

    官署名。明朝永乐十八年(1420)定都北京,将通政使司官属移往北京,原在南京的通政使司官署仍存,加“南京”字,称南京通政使司。设通政使一人,正三品,右通政司,正四品,右参议一人,正五品,掌收呈诉书状,

  • 承宣

    官名。①即枢密院承旨,后晋高祖天福五年(940)改。② 宋朝承宣使省称。1、官名。五代时后晋高祖天福五年改枢密院承旨为承宣。宋朝改方镇留后官为承宣使。参看《旧五代史·晋高祖纪》和“承宣使”条。2、官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