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职方郎中

职方郎中

官名。隋文帝曾置职方侍郎,炀帝改职方郎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始置为郎中,员一人,从五品上,为尚书省兵部职方司长官。掌天下地图、城隍、镇戍、烽堠等事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曾改司域大夫,咸亨元年(670)复旧。北宋前期置为五品寄禄官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始领本职,为从六品职事官,掌地图、城隍、烽堠等事。明初置职方部,隶兵部,设郎中一人。洪武二十九年(1396)改置职方清吏司,初置郎中一人,正五品。正统十年(1445)增一人,万历九年(1581)革。清朝沿置,定制七人,满州五人,汉二人。初正三品,顺治十六年(1659)改正五品,后升正四品,康熙六年(1667)复正三品,九年定正五品,遂为定制。


官名。唐代兵部有此官,“掌地图、城隍、镇戍、烽候、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之事。凡图经,非州县增废,五年乃修,岁与版籍偕上。凡蕃客至,鸿胪讯其国山川、风土,为图奏之,副上于职方;殊俗入朝者,图其容状衣服以闻。”其副称职方员外郎。宋沿唐制。见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兵部》、《宋史·职官三·兵部》、《通典·职官五·兵部尚书·职方郎中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成全大夫

    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重定医官阶官名,改军器库使置,正七品。医官阶官名。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改军器库使为成全大夫,作为医官阶官,秩正七品。

  • 拟注

    宋代授予官员差遣的方式之一。即“拟差”,见该条。

  •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。掌丝绵、布帛诸物。属户部。官名,元朝置,正四品。掌丝绵布帛。见《元史·百官志一》。

  • 升补

    北洋政府军官、军佐任用方式之一。凡少尉以上各军官、军佐,具有一定资格予以升级者,称为升补。

  • 军政长官公署

    官署名。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于某些地区设立长官公署,管辖区内的军事与行政事务。最先设置的是西南行政长官公署,国防部成立后改称军政长官公署,内部机构亦有所调整。又有西北军政长官公署与东南军政长

  • 太医

    官名。周朝有医师,掌管医药方面的政令。秦汉有太医令丞,也掌管医药;汉初属太常,后改属少府。魏晋南北朝也都设此官。梁称侍御师,后魏称太医博士。隋有太医署令,唐朝不变,下属有医、鍼、按摩等博士。后来称给皇

  • 豉匠

    杂任职名。豉即豆豉,有咸淡两种,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,供调味用。唐于光禄寺掌醢署置豉匠十二人,掌制作豆豉。

  • 食医

    官名。① 《周礼》天官之属。一说为周朝置。掌君王钦食之医官。中士爵。《周礼·天官 ·序官》“食医”郑玄注:“食有和齐药之类。”贾公彦疏: “案其职云春多酸夏多苦之等,皆须齐和与药故同。郑云 ‘食有和齐

  • 驾部

    官署名。魏晋南朝为尚书省诸曹之一,设郎(郎中)为长官。西晋一度设尚书主之。掌车舆畜牧之政。当时战争频繁,故马政尤重。或说魏隶左民尚书,西晋初有“驾部尚书”,当隶之。南朝隶左民尚书,兼辖车府署。北魏前期

  • 林庙守卫司百户

    官名。清朝衍圣公所属之职官,负责孔庙之守卫事。正七品。由衍圣公保举题授。清朝在孔子墓地设林庙守卫司百户,负责守卫孔子林庙墓地,品秩相当卫守备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二·衍圣公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