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经略使司

经略使司

官署名。宋咸平五年(公元1002年),始以右仆射张齐贤为经略使,节度环庆、泾原路及永兴军路兵马。不常置,后渐成为沿边诸路掌军务和治安的长官,常置于陕西、河东、广南等路,往往以经略安抚使为名,其官署称经略使司或经略安抚使司,简称经略司或经略安抚司。其经略使或经略安抚使常由直秘阁以上官充任,兼任驻在地的知州或知府,并兼马步都总管。西夏仿宋制置东西经略司,各以经略使为主官。金末在蒙古军入侵而致残破的各州设置经略司。元初亦沿金制置经略使,如史天泽等曾任河南经略使。元顺帝时为平息江南各省起义军的力量,曾于至正十八年(公元1358年)九月,令中书参政普颜不花、治书侍御史李国凤等为经略使,至江南各省督察军纪,招抚起义军头目,旌表孝义耆老等,以维护统治秩序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崇德宫南面行宫都部署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南面官,掌崇德宫汉人军马之政令。亦称“崇德宫汉人行宫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保和大夫

    医官阶官名。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改西绫锦使置。五年改名保痊大夫,宣和元年(1119)又改平和大夫。后定为正七品。金朝复置,为太医官二十五阶第六阶,正五品上。元朝沿置,为太医散官十五阶第四阶,正四

  • 左通议大夫

    官名。宋哲宗元祐三年 (1088),分通议大夫置。绍圣二年 (1095),复为通议大夫。

  • 理藩院当月处

    清理藩院内部机构。掌收受在京各衙门发来文书。内阁传抄事件,亦由当月处抄出交各司核办,并典守本院印信。本处无额设职官,由各司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轮流管理。

  • 左右神武军

    禁军名。(1)唐置。肃宗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置,以灵武元从军士及扈从官子弟组成, 亦称神武天骑,制度与羽林军同。有大将军各一人,正二品;统军番一人,正三品;将军各三人,从三品。掌同左右羽林军。府属

  • 行在皇城司

    官署名。南宋高宗绍兴元年(1131),改行宫禁卫所置,设提举、提点、干当官,以诸司使、副使、内侍都知、押班充任。参见“皇城司”。南宋置,为“行宫禁卫所”的改称,见“行宫禁卫所”。

  • 虎牙

    将军名号。东汉有虎牙将军、虎牙大将军,虎牙为其省称。《后汉书·盖延传》:“光武即位,以延为虎牙将军。”《后汉书·铫期传》:“王郎灭,拜期虎牙大将军。”虎牙也泛指将军。唐杜牧《上三君子诗》:“星座通霄狼

  • 招讨使司

    见“招讨司”。官署名。辽置,掌招讨事。其官有知招讨事、有监军。见《辽使·百官志二·北面边防官·西北路招讨使司》。

  • 中抚军将军

    官名。南朝梁,陈 “中抚将军” 的别称。亦省称为“中抚军”。

  • 宰官中散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北史·慕容白曜传》:“太和(477—499)初,(慕容契)以名家子擢为中散,迁宰官中散。”掌供御膳,位在宰官令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