籍田署令丞
官名。汉代有籍田令及丞,属大司农,北齐始加署字,称籍田署令与籍田署丞,属司农寺。职掌见“籍田令丞”。
官名。汉代有籍田令及丞,属大司农,北齐始加署字,称籍田署令与籍田署丞,属司农寺。职掌见“籍田令丞”。
官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。加官,无实职。在右神策军大将军下。
辽制,凡宗戚子弟别组一班,号“孩儿班”,置班使、班详稳等官。
次卿,副卿。区别于正卿。《左传·昭公四年》: “且冢卿无路,介卿以葬,不亦左乎? ”杜预注:“介,次也。”官爵名。为春秋时鲁国称担任司马、司空之职的卿,也称亚卿。详见“三官”。
官署名。南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始置于浙西,后诸州亦置。设安抚制置使为长官,掌一路或一州行政、军旅之事。行移文字与安抚制置大使司,许用公牒。属官有参谋、参议、主管机宜书写文字,准备将领、差遣、差使
北洋政府总统府内部机构。设承宣官若干人,掌接待传达之事。
清朝吏部之铨选制度。乃月选班秩之一。按例应选官员,在本班中,依照先后次序选用,称为挨选。
官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南大王院官员,在知南院大王事下。
官署合称。隋朝置,隶陇右牧,每牧置大都督、尉各一员,帅都督二员。
官名。明洪武三年在王府置谘议官,掌谘谋众事。见《明史·职官四》。
官名,汉置,即公主封地之县的县长。参看“邑令”、“县令”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