礼宾院
官署名。唐朝宴劳少数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。玄宗天宝十三载 (754) 令鸿胪寺勾当检校,宪宗元和九年(814)置于长兴里之北; 以礼宾使主其事,引对番客。宋朝掌回鹘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朝贡馆设及互市、译语之事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归鸿胪寺, 置监官二人, 以閤门祇候以上及三班使臣充任。南宋并入礼部。
官署名。宋置,属鸿胪寺。掌管关于回鹃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族朝贡使节的款待以及贸易翻译事项。以监官二人为主官,以閤门祗候以上及三班使臣充任。
官署名。唐朝宴劳少数族政权或外邦使者之所。玄宗天宝十三载 (754) 令鸿胪寺勾当检校,宪宗元和九年(814)置于长兴里之北; 以礼宾使主其事,引对番客。宋朝掌回鹘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朝贡馆设及互市、译语之事,神宗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归鸿胪寺, 置监官二人, 以閤门祇候以上及三班使臣充任。南宋并入礼部。
官署名。宋置,属鸿胪寺。掌管关于回鹃、吐蕃、党项、女真等族朝贡使节的款待以及贸易翻译事项。以监官二人为主官,以閤门祗候以上及三班使臣充任。
官名。明永乐(1403—1424)时,迁都北京,于南京官置,一人,从七品,仍掌司言责,纠劾百官,稽察南京刑部之事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 《周礼》车仆置,北周沿置。春官府司车辂下大夫属官,下设司车下士以佐其职。正二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参见“车仆”。
科举考试出题方法之一。考官拟经义试题时,从六经中摘取上下不相连贯而文意剖裂的语句,或以一句文字的后数字连下句文字的前数字,合为一题,称作断章。嘉泰元年(公元1201年)后,朝廷累令禁止。明清八股文的试
官署名。国民党政府军政部设置,军政部撤销后改属“联合勤务总司令部”见该条。
官制用语。南朝梁、陈对定员之内的官吏称限内。《梁书·孝行·褚修传》: “引为宣惠参军、限内记室。”《陈书·文学·杜之伟传》: “兼太学限内博士。”
官名。国民党政府设置,属审计部,掌稽察事务。见“审计部”。
宋朝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省称。
清朝地方官员对学政之尊称。
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 )置,北周沿置。夏官府左武伯中大夫属官,佐左武伯中大夫、左小武伯下大夫掌本司事务。北周武帝建德二年(573 ),省六府诸司中大夫,以下大夫为长官,遂成为左武伯司次官。宣帝即
见“钤辖”。官名。宋置,见“钤辖司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