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登闻鼓厅

登闻鼓厅

官署名。亦称“鼓厅衙门”。清朝通政使司兼领之机构。登闻鼓厅置于唐,宋朝设有登闻鼓院,受理官民建议或申诉。明于都察院设登闻鼓,军民有冤而有司不为审理,许具状通政使司; 又不为转达,可击鼓鸣冤。清始置厅。顺治元年(1644),设登闻鼓于都察院门首,日轮御史一人监值,掌达冤民申诉。十三年移置长安右门外,以满、汉科道官轮值; 专设笔帖式二人,并有书吏、皂隶人等。康熙六十一年(1722),以鼓厅改隶通政使司。以参议一人兼管,知事督役巡查,设笔帖式满洲、汉军各一人。厅下分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房,各以经承一人办事。冤民击鼓,由通政使讯供,情实奏闻,下刑部昭雪; 诬告者送刑部加等治罪。


清代通政使司的直属机构。顺治元年(公元1644年)设于都察院门首,每日由御史一人轮流监值,掌冤民审诉之事。十三年(公元1656年)移置长安右门外,以给事中或御史一人更替监值,设笔帖式二人,书吏六人,皂隶六人。康熙六十一年(公元1722年)隶通政使司。由参议一人轮流兼管,由知事委役昼夜巡察,设笔帖式满、汉军各一人,掌叙雪冤滞;厅内分设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房。有经承六人,分管各房。如有击鼓诉冤者,由通政使讯供。确有冤枉,奏报皇帝交刑部审办。如系诬告,则送刑部按律加一等治罪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御者

    参见“御”。

  •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怯怜口民匠总管府

    官署名。又称人匠总管府。设于元世祖中统元年(1260),掌怯怜口哈赤民匠一千一百余户,秩正六品。至元九年(1272),拨隶安西王位下。仁宗时改隶徽政院。英宗至治三年(1323),划归陕西行省管辖。文宗

  • 上客

    北魏对归附其政权者的最高待遇。主动降附或立有功勋者,初来时一般享受这种待遇,包括房屋,生活资料等。以后再酌情安排官职。见《魏书·房法寿传》。

  • 奉馔

    官名。金朝置,为皇后位下女官。掌饮食、汤药、酒醴、蔬果之事。设一员,秩正九品。宫中女官名。见“掌馔”。

  • 太子正字

    官名。见“正字”。官名。隋始置,属司经局,炀帝时改为正书,唐初复为太子正字。后代沿置,至明清称司经局正字。参见“司经局”。

  • 尚衣局直长

    官名。即尚衣直长。官名。隋唐为尚衣局的佐官;金为尚衣局的属官。见“尚衣局”。

  • 黄龙府兵马都监署司

    即“黄龙府兵马都部署司”。

  • 长信院

    见“长信寺”。

  • 曜武将军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孝文帝太和十七年(493)定为从三品下,二十三年改为四品。武官名。北魏设置,用以褒赏勋庸,秩正四品下。

  • 看班祇候

    官名。南宋閤门司属官。孝宗淳熙(1174—1189)中置,选清廉干练,有方略、善弓马,忠训郎以下两任亲民官无阙误及曾历边任者充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