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

官名。一州之长。《礼·曲礼下》: “九州之长,入天子之国,曰牧。”汉朝及其后,州牧亦省称牧,参见“州牧”。清朝为知州别称。


1、掌畜牧之官。商、周派驻某地掌管六畜放牧及牧地的官。参看《免簋》《同簋》。

2、田官。《诗·邶风·静女》:“自牧归荑,洵美且异。”《传》:“牧,田官也。”(按:今人多注为“郊外”“牧地”。)

3、掌舟船的官。《礼记·月令》:“命舟牧覆舟。”注:“舟牧,主舟之官也。”

4、地方长官。《书·立政》:“宅乃牧。”郑玄注:“殷(商)之州牧曰伯,虞、夏及周曰牧。”到西汉时,武帝初置刺史十三人,成帝改为牧,俸二千石。建武十八年复称刺史。十二人各掌一州,总理军政,其一州属司隶校尉。各州常在八月巡行所属郡国,查阅犯人案卷,核实真伪,有无冤屈;考察官吏工作情况,评定好坏,决定任免。起初,年终到京城汇报工作,后由计吏代理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知大内惕隐事

    官名。辽代设大惕隐司,也称大内惕隐司,掌皇族四帐的政教;设大内惕隐、知大内惕隐事等官,掌管司内事务。参看《辽史·百官志一·北面皇族帐官》。

  • 永宁寺典作副将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掌管永宁寺的营建事务。《魏书·李彪传》: “(李志)以军功累转后军将军、中散大夫、辅国将军、永宁寺典作副将。”

  • 五武将军

    官名合称。南朝宋以称建武、振武、奋武、扬武、广武等五将军,南朝陈以称智武、仁武、勇武、信武、严武等五将军。详见各条。

  • 典农署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令、丞。掌劝课农桑,隶司农寺。又辖山阳、平头、督亢三部丞。隋初沿置,设令二员(正八品),炀帝大业三年 (607) 罢。

  • 六角

    匈奴官号统称。即左、右温禺鞮王,左、右日逐王,左、右渐将王,统称六角。

  • 太官果丞

    官名,为太官令的佐官,掌果及蔬菜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,参看“太官令”条。官名。东汉太官令的佐官,《后汉书·百官志三》本注:“果丞主果。”也就是掌管进御之果。

  • 资正院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顺帝至元六年(1340)置。掌完者忽都皇后财赋等事,正二品。设院使六员,同知、佥院、同佥、院判各二员。将昭功万户府司属,集庆路钱粮并入,有司每年验数拨付资正院。正官皇后死后,册立完颜忽

  • 副掾

    官名,汉置。汉朝公府及郡国分曹办公,曹的正长官称“掾”,副长官称“属”或“史”。但也有称“副掾”的。《史晨后碑》载鲁国孔庙置副掾及百石卒史。

  • 司禋监

    官署名。元朝置。掌师翁祭祀祈禳之事。初设于世祖时,秩正四品,后罢。顺帝至正元年(1341)复立,秩正三品。设内监、少监、监丞各二员。

  • 膳部中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之。天官府膳部司长官,员一人,掌管皇帝的饮食事务。设小膳部下大夫、小膳部上士以佐之,领内膳上士、设膳上士、典庖中士、典饎中士、酒正中士、肴藏中士、掌醢中士、司鼎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