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下都尉
官名。三国吴孙皓置。《江表传》:“(孙)皓以(何定)为楼下都尉,典知酤籴事,专为威福,而皓信任,委以众事。”(《三国志·三嗣主传》裴松之注引)
官名,三国吴孙皓置,掌买酒买米等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“皓以其恶似张布,追改定名为布。”注:“《江表传》:定,汝南人,本孙权给使也,后出補吏。定佞邪僭媚,自表先帝田人,求还内侍,皓以为楼下都尉,典知酤籴事,专为威福。而皓信任,委以众事。”
官名。三国吴孙皓置。《江表传》:“(孙)皓以(何定)为楼下都尉,典知酤籴事,专为威福,而皓信任,委以众事。”(《三国志·三嗣主传》裴松之注引)
官名,三国吴孙皓置,掌买酒买米等事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孙皓传》:“皓以其恶似张布,追改定名为布。”注:“《江表传》:定,汝南人,本孙权给使也,后出補吏。定佞邪僭媚,自表先帝田人,求还内侍,皓以为楼下都尉,典知酤籴事,专为威福。而皓信任,委以众事。”
秉承皇帝旨意。有时并非出自帝命,而成为一种假藉的名义或政治待遇。两晋南北朝或后世权臣多有此种名义,以此得自行处置政务、任免官吏,虽称“承制行事”,但不为取得皇帝同意。
官名,掌皇后的钱财衣物等出纳及库藏。《汉书·霍光传》:“使中御府令高昌奉黄金千斤,赐君卿取十妻。”参看《中御府》条。
官名。元置,掌御用之鞶(大带)。属侍正府,参见该条。
官名。西晋末年,司隶校尉与诸州并置司马,掌军事,与长史同为州军府的上佐,其地位略次于长史。长史多带州治所的郡太守,司马也常带大郡太守。然在南北朝军事繁兴时期,守御重任,职在司马,长史反不重要,常有超越
外交部执行甄录考试的机构。设委员长一人,由外交次长兼任;委员六至八人,均由总长选派。依照民国四年(公元1915年)九月三十日公布的《外交官领事官考试甄录规则》的规定,甄录先看毕业论文和译文,合格者再面
天子建都之地称京畿。即首都所在地及其行政官署所管辖地区。政区名。京指京城,畿指京城附近的地方,如汉代的“三辅”、唐代的“四辅”,合指京城及其附近地方。《三国志·蜀书·后主传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:“曩者汉
官名。清朝内务府掌仪司之职官。额设八人,佐郎中掌司事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《北史·慕容白曜传》:“太和(477—499)初,(慕容契)以名家子擢为中散,迁宰官中散。”掌供御膳,位在宰官令之下。
宋朝宫观官名。以武臣未至横行使臣和内侍两省押班者充任,掌点检本观官物,月终签押簿历。参见“宫观官”。
即“三旗庄头处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