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持书侍御史

持书侍御史

即“治书持御史”。唐朝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。


官名,也省称持书或持书平,又名治书侍御史,掌评全国疑案。《通典·职官·御史台》:“御史中丞,旧持书侍御史也。”《晋书·职官志》:“汉宣帝幸宣室,斋居而决事,令侍御史二人治书侍侧,后因别置,谓之治书侍御史,盖其始也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:“御史中丞一人,千石。旧别监御史在殿中,密举非法。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,因别留中,为御史台率。治书侍御史二人,六百石。掌选明法律者为之。凡天下诸谳疑事,掌以法律当其是非。”注:“胡广曰:孝宣感路温舒言,秋季后请谳。时帝幸宣室,斋居而决事,令侍御史二人治书,御史起此。后因别置,冠法冠,秩百石,有印绶,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事,罪当轻重。”《后汉书·李王邓来列传》:“持书侍御史龚调……”注:“《续汉志》曰:持书侍御史,秩六百石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司宪员外郎

    官名。即刑部员外郎,唐玄宗天宝十一载 (752)改,肃宗至德二载 (757)复名刑部员外郎。

  • 侍卫武官

    北洋政府总统府军事处的属官。见“总统府军事处”。

  • 常侍尚书

    官名,汉置,掌丞相御史事。常侍尚书,即常侍曹尚书。《汉书·成帝纪》:“四年春,罢中书宦官,初置尚书员五人。”注:“师古曰:《汉旧仪》云尚书四人为四曹:常侍尚书主丞相御史事,二千石尚书主刺史二千石事,户

  • 译官丞

    官名。秦朝属典客。入汉沿置。景帝中六年(前144)典客更名大行令,武帝太初元年 (前104)又名大鸿胪,乃先后改属之。为译官令副职,主汉王朝与周边各族和外国通使往来传译事宜。官名,西汉置,东汉省。为译

  • 通济监

    官署名。西夏朝仁宗天盛十年(1158)始置。西夏朝景宗元昊始造货币, 但境内铜少, 故通用宋、辽、金三国货币,而以宋钱为主。仁宗置此监,命监察御史梁惟忠执掌,铸天盛元宝等钱,与金正隆元宝钱并用。西夏铸

  • 方略馆收掌

    官名。清朝方略馆之职官。满、汉各二人。不常设,纂修方略时,由总裁官在军机章京内奏派。事毕则省。

  • 裘氏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冬官之属。一说为西周置。掌制作皮裘。《周礼·冬官·考工记》有“裘氏”,其职掌不详。

  • 卫尉寺主簿

    官名。秦朝始置,汉因之。晋置二人,南朝宋、齐沿置。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,定位三班,陈因之。北朝北齐亦置,隋置二人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中沿置二人,正八品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减一人

  • 群牧司制置使

    官名。宋置,为群牧司长官,掌内外厩牧之事,周知国马之政,而察其登耗;凡受宣诏、文牒,则以时下于院、监。见《宋史·职官四·群牧司》。官名。唐置陇右群牧使,监陇右(治所在今青海乐都)诸牧场。宋咸平三年(公

  • 皂囊

    汉制,群臣所上奏表多启封。如事涉机密,则以皂囊封之。《后汉书·蔡邕传》:“具对经术,以皂囊封上。”李贤注引《汉官仪》:“凡章表皆启封,其言密事得皂囊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