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护圣营缮司

护圣营缮司

官署名。元文宗天历二年(1329),立大承天护圣营缮提点所,掌营造工匠与寺僧衣粮、收征房课。三年,改营缮司。隶隆祥使司,秩正五品。置达鲁花赤、司令、大使、副使各一员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铨量

    官制用语。宋朝凡新任知州、通判上任,例需赴京,由皇帝亲自核其功过,察其人物,确堪任使,始许上任,称为铨量。新任之官若身在四川、两广,可特免赴京,令本路长官精加铨量。宋制,凡新任知州、通判,上任前均须赴

  • 司败

    官名。春秋时楚、陈、唐等国置。掌司法、刑狱、治安。相当于它国司寇职。《左传·文公十年》:“臣归死于司败也。”杜预注:“陈、楚名司寇为司败。”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‘子常归唐侯,自拘于司败。”《史记·仲尼

  • 神毅总管

    将官名,金朝置。为军中主将或主帅,掌领兵征伐。神毅总管为金国海陵王侵宋时的三十二总管之一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通政使司参议

    官名。明清设置,参议通政使司事务。见“通政使司”。

  • 舍利详稳

    官名。辽置,见“舍利司”。

  • 左国史

    官名。三国吴置,为史官,与右国史同掌修国史。多以他官兼领。《三国志·韦曜传》: “为侍中,常领左国史。”官名,三国吴置,与右国史共修国史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韦曜传》:“孙亮即位,诸葛恪辅政,表曜为太史令

  • 佐史

    辅佐官员统称。汉朝主要指地方官府属吏。如书佐、假佐之类。郡县属吏百石以下有斗食、佐史之秩,月俸八斛。南朝齐为公府僚属泛称,指从事中郎、仓曹掾、户曹属等等。隋朝则为州、郡、县低级官员泛称。官名,汉置,为

  • 行部侍郎

    官名。明朝北京行部副长官。永乐元年(1403)置,四人,正三品。名为侍郎,其实为北京地方副长官。十八年罢。洪熙元年(1425)复置,宣德三年(1428)再罢。

  • 管理乐部大臣

    官名。清置,为乐部的长官,见“乐部”。

  • 右司卫上大夫

    参见“司卫上大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