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戊己校尉

戊己校尉

官名。西汉元帝初元元年(前48)始置,掌管屯田事务,治所在车师前王庭,隶西域都护,单独设府,有丞、司马、候等属官。所领吏士亦任征伐。秩比二千石。新莽至东汉初或置或省。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(后74)复置二员,一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一屯车师前王部柳中城,相去千余里。后或置或罢。安帝永初元年(107)省西域都护后,常与西域长史共同管理西域事务。三国魏文帝黄初三年(222)亦置,治所在高昌,四品。两晋沿置,四品。十六国前凉张骏檎戊己校尉赵贞,以其地为高昌郡,仍置其官,与西域都护、玉门大护军并号三营。南朝宋亦曾以北凉主沮渠安周领之。


官名,汉元帝初元元年置,为西域都护属官,属下有丞、司马各一人,候五人,秩比六百石,掌护西域诸国及屯田事务,单独开府,驻车师前王庭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、《汉书·西域传》。王莽和东汉时置时废。《汉书·王莽传中》:“是岁,遣大使五威将王骏、西域都护李崇将戊已校尉出西域……戊已校尉郭钦别将。”东汉明帝永平十七年又置戊已校尉。《后汉书·耿恭传》:“乃以恭为戊已校尉,屯车师后王部金蒲城,谒者关宠为戊已校尉,屯前王部柳中城,屯各置数百人。”章帝建初元年“罢戊已校尉官”。安帝时又置。安帝永初元年罢西域都护后,戊已校尉与与西域长史共驻高昌。见《后汉书·明帝纪·章帝纪·安帝纪》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“武帝时西域内属,有三十六国,汉为置使者、校尉领护之。宣帝改曰都护。元帝又置戊已二校尉,屯田于车师前王庭……(和帝永元)三年,班超遂定西域,因以超为都护,居龟兹。复置戊已校尉,领兵五百人,居车师前部高昌壁。”其后,三国魏文帝沿置,驻高昌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文帝纪》:“是后西域遂通,置戊已校尉。”两晋沿置,四品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统制

    官名。南宋设,武职。初,诸路起兵,有自称为统制者; 州县起发勤王兵,有管押一二百人即差充统制者。寻改由朝廷任命,为各屯驻大军之统兵官。位都统制、副都统制之下,同统制、统领、同统领、副统领之上。元、明未

  • 司烜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司烜氏下士六人,掌管用阳燧向日光取明火,用镜子向月光取明水,以供给祭祀用的明齍(用明水洗涤后祭祀所用的谷物)、明烛、明水。国家有大事,供给竖立在门外和门内的大烛。修治京城与军旅

  • 集贤院使

    官名。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(1287)置,一员,为集贤院长官,正二品,位在大学士上。成宗元贞元年(1295),增一员。大德十一年(1307),升从一品,置六员。武宗至大四年(1311)罢,复以大学士领集

  • 肴藏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天官之属有甸师下士二人,主管籍田及供给野物;兽人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掌理猎取野兽以供膳羞,渔人中士二人,下士四人,掌捕取鱼类以供膳羞;腊人下士四人,掌制干肉。北周综合以上诸职,置肴藏中士

  • 丞相军祭酒

    官名,即丞相军师祭酒。晋朝陈寿编写三国志时,为避司马师讳,故意省去“师”字。东汉末年曹操、刘备皆置,为丞相府属官,掌参谋军事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袁涣传》:“(袁涣)以病去官,百姓思之。后征为谏议大夫、丞

  • 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

    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。设于世祖至元十五年(1278),置司静江路(今广西桂林),监治静江、南宁、梧州、浔州、柳州等路,简称广西按察司。设使、副使等,隶江南行台。二十年,改为广西海北道提刑按察司。参

  • 左右监门府

    官署名。隋开皇中置,设将军各一人,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之事。所属各有郎将二人,校尉、直长各三十人,长史,司马,录事及仓、兵曹参军,铠曹行参军各一人,行参军四人。炀帝时职官设置有所变动,改将军为郎将,各置一

  • 北衙十军

    唐代的禁军。龙朔二年(公元662年)置左右羽林军,其后又续置左右龙武军、左右神武军、左右神策军、左右神威军,合称北衙十军。

  • 漆署令丞

    官名。梁少府卿所属机构有漆署,掌油漆之事。置令及丞为正副主官。

  • 总领所

    官署名。南宋初年,始置于四川,为宣抚处置使司措置财赋。高宗绍兴六年(1136),又置于镇江,以户部侍郎为长官,掌屯驻江淮诸军钱粮。同年,鄂州亦置,以户部郎官领之,掌岳飞军钱粮。十一年,收诸帅之兵改为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