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少师

少师

官名。④ 与少傅、少保并称三少或三孤,居其首位。相传西周已置,辅助太师、太傅、太保辅弼君王。《尚书·周官》: “少师、少傅、少保,曰三孤。”后不置。北周复置三孤官,与三公(太师、太傅、太保)并为大臣加官,地位崇高,无实际职掌,正八命。隋、唐不置。北宋徽宗政和二年(1112),以三公为宰相,置三孤为辅相,宣和元年(1119)以后,亦作为勋臣加官,正一品。南宋因之。辽置为南面官。金、元不置。明初为皇帝辅弼大臣,其职至重,建文(1399—1402)间罢,仁宗复设,宣宗宣德三年(1428)命公孤官各辍所领,专侍左右,咨访政事,几成专授。后渐成虚衔,作为勋戚大臣的加官、赠官,无职掌、无定员、无专授,从一品。清朝因之。②春秋楚、随等国置。《左传·桓公六年》:“随人使少师董成。”《说苑·至公》: “楚庄王之时,太子车立于茅门之内,少师庆逐之。”或说为太子师傅。后世用作“太子少师”的简称。③乐官名,为太师之副。殷、西周、春秋皆置。


1、官名。①周置少师、少傅、少保以辅天子,称“三孤”,又称“三少”。详见“三孤”“三少”条。②指太子少师,为辅佐太子的官。详见“太子少师”条。③乐官。《论语·微子》:“少师阳,击磬襄,入于海。”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殷之太师、少师乃持其祭乐器奔周。”④明清作为荣衔,列为从一品,无职事。

2、士人年七十退职居乡者称少师。《仪礼·乡钦酒》:“主人就先生而谋取宾介。”注:“古者年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,大夫名曰父师,士名曰少师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代郡将军

    将军名号。西汉武帝时有代郡将军公孙敖。代郡为地名。杂号将军名,汉置,武帝时公孙敖曾任代郡将军,掌征伐。

  • 殿侍

    官名。北宋置,为无品武阶官,位在三班借差下、大将上。徽宗政和(1111—1117)后,改名下班祇应。官名。宋朝设此官,为最低级的供奉武官,在三班借职之下。参看《历代职官表·历代职官简释》。

  • 正理问

    见“理问”。

  • 内苑使

    官名。即“内园使”。

  • 爵邑

    爵位与封邑。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:“陈平曰:项王为人,恭敬爱人,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。至于行功爵邑,重之,士亦以此不附。今大王慢而少礼,士廉节者不来;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,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。”

  • 督学御史

    参见“督学道”。

  • 宫人

    官名。周朝置。《即簋铭》有之。《周礼》有“宫人”一职。掌理宫室扫除,侍奉周王沐浴等事务。《周礼·天官》:“宫人,中士四人,下士八人,府二人,史四人,胥八人,徒八十人”,“掌王之六寝之修,为其井匽,除其

  • 廱太祝丞

    官名,也写作“雍太祝丞”。西汉置,佐太祝令读祝及迎送神灵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奉常》,参看“廱太宰”、“廱太祝令”条。

  • 忠武校尉

    散官名号。金始置。为文散官,以授从七品上武官。元朝沿置,改武官从六品,敕授。明朝为武官从六品,升授。官名。金代武散官从七品上称忠武校尉,元、明为从六品升授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上·武散官》、《元史·百官七·

  • 门尹

    官名。掌守城门。相传商汤时已设,春秋沿置。《庄子·则阳》: “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。”成玄英疏: “门尹,官号也。”《国语·周语中》 : “敌国宾至,关尹以告”,“门尹除门。” 尹昭注: “门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