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驷监
宋朝养马机构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置于开封景阳门外,左、右各二监,每监设监官一人。真宗咸平三年 (1000) 隶群牧司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 并为左、右两监。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隶太仆寺。掌饲养国马,区别良驽,以备军国之用。
官署名。宋置,属太仆寺。太平兴国四年(公元979年)置养马务,次年修建四厩,称天驷监,左右各二,隶于天厩坊。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天厩坊改为左右骐骥院,左右天驷监分隶之。每监设监官一人,掌饲养国马,区别其良驽,以备军国之用。
宋朝养马机构。太宗太平兴国五年(980),置于开封景阳门外,左、右各二监,每监设监官一人。真宗咸平三年 (1000) 隶群牧司。神宗熙宁三年(1070) 并为左、右两监。元丰 (1078—1085) 改制,改隶太仆寺。掌饲养国马,区别良驽,以备军国之用。
官署名。宋置,属太仆寺。太平兴国四年(公元979年)置养马务,次年修建四厩,称天驷监,左右各二,隶于天厩坊。雍熙四年(公元987年)天厩坊改为左右骐骥院,左右天驷监分隶之。每监设监官一人,掌饲养国马,区别其良驽,以备军国之用。
官名。明置,见“锦衣卫中所指挥使”。
西周派驻各诸侯国的监察官员统称。《仲几父簋铭》: “仲几父使几使于诸侯、诸监。”监视诸侯的官。周武王灭商以后,对于商代原来的统治区域,采用周公的分化利用办法,封纣子禄父(武庚)为商后,留在商都,通过禄
官署名。元朝地方监察机构,由提刑按察司改立,为江南十道监司之一,隶江南行台。参见“肃政廉访司”。
官署名。宋朝置,下设左右金吾引驾仗,掌殿内宿卫,车驾巡幸勘箭喝探之事及送诸道节度使旌节; 左右街司,掌街鼓警场清道,巡徼街市,纠视违犯。设判街、仗司官各一人,皆以将军以上充任。其属有左右仗孔目、勾押、
官制用语。宋朝官员正俸外的一项加给。自判三馆、秘书监、两制、两省官带修撰职者,五千; 直馆阁,校理,史馆检讨,校勘,三千; 直龙图阁,审刑院详议官,国子监书库官,五千; 京畿诸司库、务、仓、场监宫;
官名。元至治二年(公元132 2年)以营建太庙始置太庙收支诸物库,秩从八品,属大都留守司。设大使一人为主官,下设副使一人,司库四人。
官名。南朝梁、陈置,掌饲宫廷用马。隶太仆卿 。
官名。西晋置。武帝时,赵休任之,曾上书陈杨氏权势太盛。见《晋书·杨骏传》。
官署名。隋文帝开皇三年(583) 废都水台入司农寺为署,十三年复改都水台。唐高祖武德(618—626) 初废都水监为署,隶将作监,太宗贞观六年(632) 复改监。
官名。即大理卿,唐武则天光宅元年(684)改,中宗神龙元年(705)复名大理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