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外台

外台

①汉朝谒者台别称。参见“三台”。②刺史别称。《后汉书·方术·谢夷吾传》: 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。”王先谦集解引沈钦韩曰: “《通典·职官》十四: 或谓州府为外台。即此。《魏志》,贾逵曰: 州本以御史出监诸郡,故云台。”③宋朝监司别称。宋诸路转运使、提点刑狱公事等有监察辖区官员之权,其官署通称监司,号为外台。④金朝提刑司别称。章宗设九路提刑司,除提点刑狱之事外,兼黜陟官吏、荐举人才,号称外台。⑤元朝亦指行御史台。


官名,或官署名。1、即谒者台。汉尚书为中台,御史为宪台,谒者为外台。也指谒者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六·御史台注》。参看“三台”条。

2、指刺史、州的长官。东汉刺史为州的长官,置别驾、治中、诸曹掾属,号称外台。《后汉书·谢夷吾传》:“寻功简能,为外台之表;听声察实,为九伯之冠。”

3、即兰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郎传附王肃传》注三:“夏报之曰:兰台为外台,秘书为内阁,台、阁一也。”

4、指三司监院监司。唐肃宗至德后,带御史衔的三司监院官号外台,后来监司也号外台。见《新唐书·高元裕传》。

5、金朝提刑司的别称。提刑司除提点刑狱之外还兼管提升和罢免官员,推荐人才,号称外台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炮手军详稳司

    官署名。辽朝置。北面官。掌发射飞炮 (石炮) 之事。官署名,辽置,掌飞炮之事。见《辽史·百官志二》。

  • 大客

    周朝称诸侯大国卿爵一级的使臣。《周礼·秋官·大行人》: “掌大宾之礼,及大客之仪。”郑玄注: “大客,谓其孤卿。”《秋官· 小行人》: “凡四方之使者,大客则摈,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。”贾公彦疏: “

  • 左督护

    官名。西晋末凉州张轨置。为统兵武职,地位较一般州所置的督护为高。见《晋书·张轨传》。

  • 收采薪柴使臣

    官名。宋置,掌收采薪柴以为河防的材料。《宋史·河渠志》载:“旧制,岁虞河决,有司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。梢芟薪柴、楗橛竹石、茭索竹索,凡千余万,谓之春料。诏下濒河诸州所产之地,仍遣使会河渠官吏乘农隙率丁

  • 司固中土

    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夏官府兵部中大夫司固上士佐官,正二命。

  • 班品法

    班法与品并用的官等制度。梁天监七年(公元508年)吏部尚书徐勉制定班法,区分官员为十八班,不同的班别,其礼遇不同,自十二班以上皆诏授,表启不称姓,自十一班至九班,礼遇又为一等。班与品互相结合,班以多为

  • 银艾

    银印青绶的别称,汉朝指秩比二千石以上的官吏。艾:艾草,用其染青色,故用艾代指青色的印带。《后汉书·张奂传》:“吾前后仕进,十要(腰)银艾。”注:“银印绿绶(即青绶)也,以艾草染之,故曰艾也。”参看“银

  • 绣帅

    宫中女官名。南朝宋明帝定后宫百官时置,无定员,六品。

  • 礼房

    官署名。宋朝置,为六房之一。初隶于中书门下及枢密院,掌礼仪国信之事。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设于门下省、中书省,掌郊祀、朝拜陵庙等典礼之事。清朝亦置,为中央和地方官署中书吏的办事机构,六房

  • 长乐太仆

    官名,也称中太仆。汉置,掌太后车马,主驭,秩二千石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太仆》:“中太仆掌皇太后舆马,不常置。”《后汉书·百官四·大长秋》:“帝祖母称长信宫,故有长信少府、长乐少府,位在长秋上,及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