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吏部郎中

吏部郎中

官名。① 魏晋南北朝与吏部郎互称,为尚书省吏部曹长官。参见“吏部郎”。②吏部头司吏部司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 (620) 改选部郎置,员二人。一掌考定核实文官资历档案班秩阶品告身,一掌选补流外官。高宗、武则天时曾随本司改名司列大夫、天官郎中,寻各复旧。初为正四品上,贞观二年(628)改从五品上。五代因之。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,神宗元丰(1078—1085)改制后置四员,从六品,分掌尚书左、右选,侍郎左、右选,协助尚书、侍郎管理文武官铨选之事,其资序在知府以上。或加尚左、尚右、侍左、侍右诸名目。详见各条。③吏部佐贰官。辽朝为南面朝官。金朝置二员,一掌文武选、流外迁用、官吏差使、行止名簿、封爵制诰之事,一掌勋级酬赏、荫袭、循迁、致仕、考课、议谥之事,皆为尚书佐官。元朝略同。从五品。明初置,正五品,旋罢。清初亦置,后罢。④ 吏部诸司郎中统称。如隋、唐、五代、两宋之吏部、司封、司勋、考功郎中,明、清之文选(总部、选部)、验封、稽勋、考功郎中等。


官名。为吏部官员,掌文官阶品等。《新唐书·百官一·吏部》:“吏部郎中,掌文官阶品、朝集、禄赐,给其告身、假使,一人掌选补流外官。”唐代吏部设郎中二人,一人掌文官阶品等,一人掌选补流外官。流外官,指不在正规文官之内的官,多属吏员性质。其后,五代、宋、金,元皆设此官,其职掌也大体相同。见《历代职官表·第三表·吏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药典御

    官名。北魏置。北齐沿置为门下省尚药局长官,置二员,五品,总知御药事,以精通医术之人充任。隋朝沿置,二员,正五品; 炀帝大业三年(607) 改名尚药奉御,隶殿内省。北宋徽宗崇宁二年(1104)殿中省置二

  • 外帘

    即“外帘官”。

  • 保全郎

    太医阶官名。金朝二十五阶之第十三阶,秩从六品下。元朝十五阶之第七阶,秩从五品。官名,也是官阶名。金朝的太医官,自从四品始,以下分为(二)十五阶。从六品下,称保全郎。见《金史·百官一》。

  • 强弩将军

    官名。西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)置,以李沮任之,统兵伐匈奴。两汉为杂号将军,省置无常。三国魏末,司马昭受封晋王后,置以掌宿卫。西晋武帝太康十年(289),立弩营,以为长官,充任皇帝侍卫。初员一人,东

  • 司要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秋官府司要司长官,下设小司要上士以佐其职,领司烜中士、伊耆氏中士等官属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官名。《周礼》无此官,北周于秋官府置司要下大夫,正

  • 海军总司令处

    官署名。北洋政府设置, 依照民国元年(公元1912年)十月十五日公布的《海军总司令处条例》规定,海军总司令直属海军总长,其主要职掌为管理所属舰队、厂坞、练营、医院,派遣舰艇巡防江海,每年二次督率操演,

  • 都护

    官名。汉朝有“西域都护”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年间孙权曾以其侄孙皎为都护、征虏将军,代程普镇守夏口。三国吴又别置左、右都护,蜀分置中、左、右,皆掌军事。唐朝于边境地区置大都护府与上都护府,长

  • 乙室巳国舅大翁帐常衮

    亦作乙室巳国舅大翁帐敞稳。官名。辽国舅帐乙室已分作二房,曰大翁、小翁,此为主持乙室巳大翁房事务的官员。

  • 手号军人打捕千户所

    官署名。秩从四品。设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(1288) ,掌手号军人 (南宋降军,原手背刺墨,又称手记军、涅手军) 打捕野物皮货,隶淮东淮西屯田打捕总管府。置达鲁花赤,上千户、上副千户各一员。领上百户

  • 北院梯里己

    即“北院司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