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南京六部尚书、右侍郎

南京六部尚书、右侍郎

官名。明初以南京为首都,永乐元年(公元1403年)改北平为北京,置行部尚书二人,侍郎四人,所属有六曹清吏司。后又分置六部,各称行在某部。十八年(公元1420年)定都北京,以南京为留都,六部官属移至北京,不称行在,但留都仍设礼、刑、工三部,各置一侍郎。在南京之官加“南京”字于其职衔。洪熙元年(公元1425年)复置各部官属於南京,去“南京”字,而以在北京者加“行在”字,仍置行部。宣德三年(公元1427年)复罢行部。正统六年(公元1441年)于北京去“行在”字,於南京仍加“南京”字,遂为定制。南京六部亦有尚书等官,品秩与北京同,但其组织机构较小,自弘治后各部设尚书与右侍郎,为正副长官。南京各部无固定职权,惟吏、兵、刑三部稍有实职。吏部考功司每六年一次考察南京官吏,不经过北京吏部。兵部长官名为尚书参赞机务,同内外守备官操练军马,抚卹百姓,禁戢盗贼。刑部各司分掌南京诸司及公、侯、伯、五府、京卫、所刑名之事。南京除设六部之外,并有都察院及诸寺监等机构,被排斥的官员往往安置在南京部院衙门,于是形成一种与北京相抗衡的势力,遂有两京官员势力迭为消长,操纵朝局的现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库

    官库名。清置,属道员衙门。据《清会典事例》一八三《户部、库藏》记载,督粮道库,专存漕项银;驿道库,专存驿站夫马工料;河道库,专存河饷;兵道库,专存兵饷;盐法道库,专存正杂盐课。各库设库大使主管。参见“

  • 斜谷监丞

    官名。唐朝将作监斜谷监佐官,置一员,正八品下。

  • 军谘处

    官署名。即清末军谘府之前身。光绪三十三年(1907),改练兵处军令司设,附于陆军部。禀承陆军部堂官之命,掌理全国筹防用兵事务,管理陆军各参谋官,检查参谋人员的报告,负责参谋人员的教育,兼管陆军大学堂。

  • 五京

    (1)唐至德二年(公元757年)改西京京兆府为中京,凤翔府建号西京,成都府建号南京,合原有东京河南府,北京太原府共为五京。唐代“京”亦称“都”,五京亦可称为五都。(2)辽会同元年(公元938年)改皇都

  • 制举

    参见“制科”。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。即“制科”,见该条。

  • 兵马都钤辖

    官名。宋朝选朝官及诸司使以上官任兵马钤辖,领一州、一路或数路兵马之事,其官高资深者则为都钤辖。金朝于京兆、咸平府置,掌巡捕盗贼。

  • 工部督催所

    清代工部内部机构。掌按定限督催营缮、虞衡、都水、屯田四清吏司所办之事。设郎中、员外郎、主事等官,由工部堂官在司员内委派,无固定员额。

  • 中御大夫

    官名。即殿中丞,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,咸亨元年(670)复名殿中丞。金朝置为内侍阶官。金为二十五阶中的第五阶,秩正五品中。元朝沿之,升为十四阶中的第三阶,正三品。官名。金代为正五品中内侍官,元代

  • 肃政廉访使

    官名。元朝置,肃政廉访司长官,各道监司设二员,正三品。下辖副使、佥事、经历、知事掌地方监察之事。官名。元置,为廉访司长官,掌纠察官吏、狱讼,兼管农业。详“肃政廉访司”条。

  • 乡三老

    汉朝乡官。汉二年(前205)汉王刘邦令各乡置三老一人,称乡三老。需由年五十以上,有德行,能帅众为善者担任。官名,也称三老,战国时即置,到汉朝,三老有乡三老、县三老、国三老。以年高有德者担任,掌道德教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