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军衡司

军衡司

官署名。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设。掌陆军军官之班秩、阶品、封赠、袭荫,以及官佐之任职,凡军官、官佐并领其籍。辖任官、赏赉、考绩、旗务四科。置司长一人掌司事,下设科长四人,科员四十人,司副官一人及录事二十六人,分司各职。


官署名。(1) 陆军部所属。清末始置,掌陆军官佐任补,绿旗防营员弁的升调、奖惩、恤赏及各项武职的荫袭、引见、验放等事务。主官有司长一人,下设科长、科员、司副官及录事。司内分设考绩、任官、赏赉、旗务四科。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设军衡局,以局长为主官。北洋政府复称军衡司,掌办陆军各项人事行政:一、军官、军佐和军用文官的任免、转补;二、调查各兵科人员;三、考绩表、兵籍、战时名簿、军用文官名簿;四、保管军官、军佐、军用文官和战时职员表;五、编纂年格名簿;六、赏赉、叙勋、褒奖;七、休假;八、废兵处置;九、军人结婚;十、养赡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陆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军政部陆军署亦置军衡司。(2) 海军部所属。北洋政府始置,掌海军各项人事行政,其所掌一至九项与陆军部军衡司同。此外为:十、军法;十一、司法官和监狱职员的考绩;十二战时捕获审检所;十三、海军监狱;十四、赦免和在监人员的处置。民国十六年(公元1927年)张作霖执政时军衡司改隶军事部海军署。国民党政府时期,海军部亦设军衡司,司内分设铨叙、典制、恤赏、军法四科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长

    学官名。宋徽宗崇宁五年 (1106),以州、县小学学长改称。《大观重修国子监小学格》规定,州、县小学设职事小长一人,学生三十人以上则增设一人。官名,汉时大夏置,为城邑长官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“(大夏

  • 县大夫下大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仿《周礼》县正置,北周沿置。地官府民部中大夫属官,每县置一人,掌本县事务,下设县正上士、县正中士以佐其职。正四命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掌讶中士、下士

    官名。《周礼》秋官之属有掌讶中士八人,掌迎宾客。北周仿《周礼》之制置掌讶中士,正二命;掌讶下士,正一命。属秋官府宾部中大夫。

  • 皇史宬守吏

    参见“皇史宬”。

  • 文思署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,属少府监。掌造内外局署所用印、伞扇、金银、佛塔等,尚辇和仪鸾局车具、亭帐,织染、文绣两署金线,赠邻国礼品等。设令、丞领署事,秩从六品、从七品。明昌七年 (1196)并入祇应司。

  • 门卒

    把守门口的人,即门役,属门亭长。《汉书·韩延寿传》:“还至府门,门卒当车,愿有所言。”

  • 中御府长

    官名,汉时齐国置,掌王后钱财衣物等出纳及库藏。《汉书·扁鹊仓公列传》:“齐中御府长信病。”

  • 司府寺卿

    官名。见“司府寺”。

  • 进奏院

    官署名。唐朝藩镇皆置邸于京师,以大将领之,称为上都留后院。代宗大历十二年 (777)改为上都进奏院,简称留邸、进奏务。以进奏官主其事,掌传送文书。五代时,州郡不隶藩镇者,自于京师置邸。宋初沿旧制,诸州

  • 功德司正使

    官名。西夏功德司长官,掌司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