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会同四译馆

会同四译馆

官署名。清朝礼部所属之机构。顺治元年 (1644) 置会同、四译二馆。会同馆隶礼部,以主客司满、汉主事提督馆事。四译馆隶翰林院,以太常寺汉员少卿兼摄馆事,立回回、缅甸、百夷、西蕃、高昌、西天、八百、暹逻八馆,以译贡使文字。乾隆十三年 (1748) 将四译馆併入礼部会同馆,遂用今称。掌理接待各国贡使之事,督治馆舍供给,晏享颁赏,翻译外国文字。设礼部郎中一人兼鸿胪寺少卿衔为主官。继又增设满洲稽察大臣二人摄馆事。下设汉大使一人,序班汉二人,通事十二人,及经承等官佐治。改八馆为西域、八夷二馆,光绪二十九年(1903)裁。


官署名。清代设此官署。负责接待国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以及语言文书的翻译工作。清初,会同馆与四译馆分立,会同馆掌接待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节,四译馆掌语言和文书的翻译。乾隆十三年二馆合并,称会同四译馆。设满汉稽察大臣二人,提督馆事兼鸿胪寺少卿一人,掌治宾客,谕言语。汉大使一人,正九品。正教、序班汉二人,朝鲜通事官八人。见《清史稿·职官一·礼部·会同四译馆》、《历代职官表·第九表》,《清通典·职官三·礼部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内监殿守舍人

    官名。南朝宋置,东宫属官。见《宋书·符瑞志》。

  • 毯坊使

    官名。唐置,见“毡坊使”。

  • 太公

    汉书中称汉高祖刘邦他父亲为太公。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:“上归栎阳,五日一朝太公。”

  • 和戎将军

    官名。①南朝梁置,武帝天监七年(508)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十班,普通六年 (525) 改为武职三十四班中的十一班。陈沿置,拟七品,比秩六百石。②南朝梁武帝大通三年(529)置,专施用于境外,地位较高

  • 四方使者署

    官署名合称。隋炀帝大业(605—617)初置,为东夷、南蛮、西戎、北狄四方使者署,掌四方方国及互市事,各置使者一人及典护、录事、叙职、叙仪、监府、监置、互市监、监副、参军各一人; 录事主纲纪,叙职掌其

  • 县市掾

    县分职吏名。战国时,县市场置吏,见《韩非子·内储说上》,亦称市掾。《史记·田单传》亦记田单为临菑市掾。汉代亦以市吏与市掾并称。《汉书·尹翁归传》有平阳市吏,《后汉书·方术·费长房传》有市掾。市掾职主市

  • 同知室政院事

    官名。元置,为宣政院的副长官,秩正二品,员额二人。

  • 左校署

    官署名。南朝梁、陈皆置,隶大匠卿。北齐太府寺置,有令、丞掌之。隋朝将作寺置,设令二员、丞四员、监作十二员; 文帝开皇二十年(600)改隶将作监。唐朝因置,掌梓匠之事及宫室官修,置令二员、丞一员、监作十

  • 文辞秀逸科

    科举制科之一。唐代设置,属文类科目。天宝元年(公元742年)诏举,崔明允等二人及第。

  • 典腊局

    官署名。北齐置,设丞。隶太仆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