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尉

中尉

官名。①战国赵国置,掌选官举贤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 “荀欣侍,以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”,“为中尉”。②秦、西汉初统兵武职名称,后遂常置,又称备盗贼中尉。位列九卿,秩中二千石。职掌京城治安执法,管理中央武库,兼领左右京辅兵卒,戍卫京师,或亦发兵卒远屯边塞。属官有丞二员及候、司马、千人等,领中垒、寺互、武库、都船令、丞,式道左右中候及丞等。景、武之世多用刀笔吏,严治宗室贵戚豪强之横暴者,案验诸侯王谋反案件。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)改名“执金吾”。③诸侯国军事长官。西汉初诸侯王国自置,景帝以后由中央代置,秩二千石。一度罢,咸帝时复置。职掌维持王国治安,督察军吏,典领军队,与傅、相共同辅王。东汉沿置。魏晋南北朝地位稍减,与郎中令、大农并号三卿,以典兵为职。或唯置于王、公国,或王、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国皆置,其品秩随国之地位而定。魏、晋、宋六品,梁位三班至流外四班不等,陈八、九品不等,北魏、北齐七品至九品不等。隋朝改名“”。元朝复置,隶诸王内史府,员六人,正三品。④秦、西汉“主爵中尉”的简称。⑤北魏“御史中尉”的简称。⑥唐“护军中尉”的简称。


官名,1、掌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“荀欣侍以选练举贤,任官使能……官牛畜为师,荀欣为中尉。”2、统兵武官。秦汉皆置,俸中二千石,掌京城治安、巡逻捕盗。属官有丞、候、司马、千人。武帝太初元年改称执金吾,属官有中垒、寺互、武库、都船四令丞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。王莽时又改中尉为军正。见《汉书·王莽传》。东汉仍称中尉,职如郡都尉,掌治安捕盗贼。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太子食官丞

    官名。北齐太子食官署次官。隋朝沿置,设二员。唐朝为从九品下。

  • 津丞

    官名。都水监(台)诸津次官。隋朝上津置二员,从九品上; 中津置一员,从九品,为津尉副贰。唐朝置二员,从九品下,为津令副贰; 便桥、渭桥、万年三桥,有丞一员,从九品下。太宗贞观(627—649)中废。官

  • 雕工中士

    官名。西魏恭帝三年(556)置,北周沿置。冬官府司金中大夫属官,正二命。下设雕工下士以佐其职。隋文帝开皇元年(581)罢。

  • 殿庭仪礼司左司副

    官名。明太祖洪武十三年(1380)改殿庭仪礼司副使为左、右司副,各一人,正八品,佐司正掌朝会典礼等事。三十年改殿庭仪礼司为鸿胪寺,左、右司副等官并罢。

  • 押队

    宋朝军职名。北宋时,军队作战或教阅,编排队列,临时设置。神宗行将兵法及结队法,每二十队差押队使臣一人,简称押队,地位次于正将、副将。北宋末至南宋,置为队的头领之一,战斗时引领全队作战。宋军职名。北宋神

  • 南京丰衍东西库

    官署名。金朝置。掌谷物财赋储积支纳等事。隶运司。宣宗贞祐二年(1214)同隋朝。设使、副使、判、监、支纳诸官,秩正八品、从八品、正九品。官库名。金置,属转运司,掌储藏及出纳之事。设官有使,正八品;副使

  • 工宰

    官名。战国末秦置。管督造兵器的工官。《陇西守戈铭》: “(秦始皇) 廿六年,[陇]栖 (西) 守□造,西工宰阉,工□。”

  • 五官中郎将

    官名。秦置。西汉隶光禄勋,主中郎,秩比二千石。东汉时,部分侍郎、郎中亦归其统率。职掌宿卫殿门,出充车骑。东汉初年或参与战事; 又协助光禄勋典领郎官选举,有大臣丧事,则奉命持节策赠印绶或东园秘器。东汉末

  • 户部司务厅

    清户部的内部机构。掌收受各省衙门的来文,并呈堂官画阅,编号记档,分发各司办理,并管理户部吏员、工役。设满、汉司务各一人,经承二人。

  • 折冲都尉府

    军府名。唐太宗贞观十年(636) 改统军府为之,遍布全国各主要州,皆有名号,有折冲都尉、左右果毅都尉,掌领所属备宿卫,出师则总领军器、粮草、物资、传点等事; 以善骑射者为越骑,余为步兵; 凡兵马在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