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古代官职>中丞

中丞

官名。①御史中丞的简称。② 明清巡抚的别称。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,明清两朝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,故有此称。


官名。汉代御史大夫有两丞,一称中丞,在殿中兰台,掌图籍秘书,外督部刺史,内领侍御史,受公卿奏事,举劾按章。后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,而中丞则外出为御史台率,即后来的御史大夫之任。自东汉至北齐(魏、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、北齐)中丞均为御史台长官(率、长)。隋避国讳,改中丞为大夫,唐沿隋制,以大夫为台长,中丞为副。宋代虽有大夫之名,而不除授,实以中丞为台长。其后,辽、金、元皆与唐同,以大夫为台长,中丞为副。明初沿置,洪武十六年改御史台为都察院,遂无中丞之名。见《通典·职官六·中丞》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·御史大夫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三·御史中丞》、《晋书·职官志·御史中丞》、《宋书·百官下·御史中丞》、《南齐书·百官志·御史中丞》、《隋书·百官上、中》、《新唐书·百官三·御史台》、《宋史·职官四·御史台》、《辽史·百官志三·御史台》、《金史·百官一·御史台》、《元史·百官二·御史台》、《明史·职官二·都察院》。参看“御史台”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西曹掾

    官名合称。汉朝公府置东曹掾、西曹掾;东曹掾掌二千石长吏的任用和调动及军吏事,西曹掾掌府史署用。东汉末州府也置。其后,三国、两晋等也置,参看“东西曹”、“东曹掾”条。

  • 南左卫大将军

    官名。渤海国十卫之一南左卫长官,置一人。

  • 坐卡官

    官名。为清代蒙古地区具体管理卡伦的官,由札萨克派委。参见“卡伦侍卫”。

  • 虎贲都尉

    官名。金代设此军官,从三品。原名总领,后改名为都尉。详见“虎威都尉”条。

  • 副司鞍长

    官名。清朝内务府上驷院之属官。协掌服驾。额设二人,给六品衔。

  • 京辅都尉

    官名。京辅都尉府长官,隋炀帝大业三年(607) 置一员,从三品,领兵护卫京畿。官名,西汉置,分左右,属执金吾,掌京畿治安,东汉省。见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、《后汉书·百官志》。

  • 蒙古架阁库

    见“架阁库”。

  • 黄门驸马

    官名,汉置,为黄门官,属少府,掌皇帝副车。驸,同副。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,推堕驸马河中溺死。”注:“师古曰:宦骑,宦者而为骑也。黄门驸马,天子驸马之在黄门者。驸,副也。”魏晋沿置,而

  • 纳言将军

    杂号将军名,王莽置。掌征伐。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伯升又破王莽纳言将军严尤。”

  • 候补道

    清制,道员为捐官条例中所规定的最高一级,而道员实缺有限,捐纳道员的一般无实缺可补,仅能得到差委,这种被差委的道员称为候补道。候补道员的称谓。清制,道员为捐纳制度中报捐外官中的最高一级,热中仕宦的人多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