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宫长上
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,杨柸曾任此职。参见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。
官名。十六国后赵置,杨柸曾任此职。参见《晋书·石季龙载记》。
官署名。十六国后燕慕客熙光始元年(401) 置。《晋书·慕客熙载记》:“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,置左、右辅,位次尚书。”其职掌参见“大单于”。
官名。宋有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官署名。唐代武则天为了处置三品以上的犯官特设的司法机关。见《资治通鉴》唐长安元年“舍于三品院”注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,属南面官。统领归圣军。设都总管、副总管、判官等职。
官名。魏晋南北朝与“祠部郎”互称,为尚书省祠部曹长官。唐高祖武德三年(620)定置为礼部祠部司长官,从五品上。高宗龙朔二年(662)改名司禋大夫,咸亨元年(670)复旧,玄宗天宝十一载(752)改名司
也写作什佰,为什和伯的合称,二者都是编制单位的名称。十人或十家,为什,什设什长一人;百人或百户为佰,置佰长一人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(陈涉)蹑足行伍之间,而倔起什伯之中。”注:“《汉书音义》曰:首
武官名。清末置巡洋长江舰队统领一人,以协都统充任,协助统制统领舰队。
官名。宋设此加官,散官无职事;而地位高于正职。见《宋史·职官九·检校官》。
武官名。五代时有踏白兵种,统帅踏白兵者为踏白将。其副职称踏白副。见《历代职官简释·踏白将》。
官署名。辽朝置,为南面官,统领部分汉军。始置于太祖神册二年(917)。设都团练使、副使、判官等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