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司推勘院
官署名。宋太祖开宝八年(975)置,设知推勘院事一人,不久废。仁宗嘉祐五年(1060),设三司推勘公事一人,以京朝官充任,掌推劾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部公事。神宗元丰元年(1078)罢。
官署名。宋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置,掌推劾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部公事。主官初称知推勘院事,员额一人,旋废。嘉祐五年(公元1060年)设三司推勘公事,员额一人, 以京朝官充任。元丰元年(公元1078年)三司推勘院罢废。
官署名。宋太祖开宝八年(975)置,设知推勘院事一人,不久废。仁宗嘉祐五年(1060),设三司推勘公事一人,以京朝官充任,掌推劾盐铁、度支、户部三部公事。神宗元丰元年(1078)罢。
官署名。宋开宝八年(公元975年)置,掌推劾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部公事。主官初称知推勘院事,员额一人,旋废。嘉祐五年(公元1060年)设三司推勘公事,员额一人, 以京朝官充任。元丰元年(公元1078年)三司推勘院罢废。
① 举荐。汉朝用为选官主要途径。后世因之。有察举、荐举、奏举等名目。② 宋朝科举制度,举人参加乡试或省试一次,作为一举。一举约三年。凡举人应试,均需登记举数。乡试达到一定举数,可免一解或永免文解,直赴
试务机构名。国民党政府设于各种典试委员会,办理考试事务,考试完毕撤销。在举行特种考试或临时考试时也可以不设试务处。
官名。北魏置。为禁卫武官,位在直阁之下。见《魏书·肃宗记》。
北洋政府时期国务院内部的临时机构。民国九年(公元1920年)北洋政府公布《法权讨论委员会条例》,在国务院内设置法权讨论委员会,掌理讨论关于收回法权的准备实行和善后事宜。设委员长、副委员长各一人,由大总
官名,汉置,掌保护西域屯垦。《居延汉简》甲乙编释文:“护田校尉府卒入谓县。”
官名。西魏、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掌材下士佐官,员二人,正二命。
参见“十骁将军”。官名。梁置。为百号将军之一,拟官六品。见《隋书·百官上》。参看“骁雄将军”条。
官名。唐朝门下省符宝郎属官,置二员,流外四品,掌印玺。流外官名。唐代符宝郎所属,员额二人,秩流外四品,专掌皇帝宝玺。
官名。东汉献帝建安(196—220)中刘备置,赵云曾任之。晋朝沿置。南朝梁武帝天监七年(508)用以取代旧建威将军,为武职流外八班中的八班,地位很低,成为乡品三品以下的寒士出任之职。官名。牙门将军,也
官名。西魏,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典彘中士佐官,正一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