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脑山
在今广东罗定市北隔河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: 龙脑山,“山势盘旋, 若回龙然”。
在今广东罗定市北隔河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罗定州: 龙脑山,“山势盘旋, 若回龙然”。
亦作武阶。西晋惠帝置,属狄道郡。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东。北魏废。十六国前凉张骏于此置武街屯护军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滥水又西北径武街城南。” 《新唐书·玄宗纪》: 开元二年 (714),“薛讷及吐蕃战
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西北阿尔山镇。白阿铁路经此。
一译孙支。故地可能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岸的新支尔一带。清谢清高《海录》有专条记述。
金置,属石城县。即今河北滦县西北九十里榛子镇。明万历四十三年 (615) 移乐亭新桥巡司于此。民国改设县佐。在河北省滦县西北部。面积98.8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榛子,人口9470。原名
简称甬东。春秋越地。即今浙江东部舟山岛。《国语·越语上》:“句践曰:吾请达王甬句东。”韦昭注:“甬,甬江;句,句章。”《国语·吴语》 韦昭注:“甬句东,今句章东海口外洲也。”即“甬东”。
1938年改龙镇县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北安镇(今黑龙江省北安市)。1939年伪满于此置北安省。1945年复置北安县,属黑龙江省。1960年改为北安市。旧县名。1939年改龙镇县置,治今黑龙江省北安市
在今陕西凤翔县东五十里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至德二年(756),肃宗驻凤翔,安禄山“游兵至太和关”。即此。在今陕西省凤翔县东。唐至德二载(757年)肃宗驻凤翔,安守忠攻武功,分兵略至太和关,凤翔大震。
一名薛举城。在今甘肃泾川县东北十五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保定县:折墌故城,“西魏泾州刺史乙弗贵所筑,隋末薛举屯据于此城,举死仁杲复窃据,武德元年讨平之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8泾州:折墌城“亦曰薛举城。唐初薛
在今山西应县南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应州:龙湾山“在州南四十里。亦名南山。上有龙池。稍南为茹越口,接代州繁峙县界”。
即利城镇。今江苏江阴市西五十里利港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在江苏省江阴市西北部,北濒长江。面积60平方千米。人口5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利港,人口 6500。利港(河)昔名渔浦,因渔得利改称利港。镇以河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