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龙洞山

龙洞山

①在今江苏江浦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江浦县:龙洞山在“县西二十五里。西接天井山,东连西华山及马鞍山”。

②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龙洞山“在含山县西南五十里。有诗酬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9含山县:龙洞山“洞深邃,泉流不竭,下流为鲁桥涧,通铜城闸入于江”。

③一名禹登山。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三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:东龙洞山“山如重甗。西洞透深一里许,秉火可入。东洞在万仞绝壁之上,洞口釜鬲尚存,烟火之迹如墨。……有翠屏岩、独秀峰、三秀峰。峰侧龙祠,郡邑祷雨极应”。又引《九域志》云禹登山,谓“禹治水尝登”。

④亦名英山。在今四川永川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9永川县:龙洞山“在县西北二十里。一名英山。上有龙湫”。

⑤在今贵州黎平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黎平府洪州泊里长官司:龙洞山“在司治(今洪州镇)南。洞宽广深里许,旁有龙洞”。


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东南。由石灰岩构成。以悬崖上石灰岩溶洞龙洞得名。又传夏禹曾登山起蛰龙治水,亦名禹登山。独秀峰、三秀峰、绵屏岩三峰环列,溪涧幽深,多泉潭瀑布。龙洞在西峰悬崖上,洞口高约2.7米,阔1.3米。洞壁有石刻造像,高逾4米。洞东西相通,深里许。泉出壁隙,相传为龙藏之所。周围山崖有东魏、隋、唐石刻造像,鹫栖岩巅有七级报恩塔。东南危岩孤立,名“灵台”,俗称“钓鱼台”,上有古亭,下临深涧,瀑布倾泻,雄伟壮观。秋季红叶满山,景色尤奇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皂岭关

    明置,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思南府朗溪司:皂岭关在“司(今朗溪镇)东五十里”。

  • 仇池镇

   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改仇池郡置,治所即今甘肃西和县西南洛峪乡。太和十二年(488)复为仇池郡。

  • 道坞委员

    清宣统三年 (1911) 孔撒等土司改流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今四川道孚县。“道坞”,藏语意为 “马驹”。1912年改为道坞县。

  • 刘家口

    一名刘口集。即今河南商丘县东北刘口乡。清徐宗干《斯未信斋文编》卷6《杂录》:《丙辰日记》云,咸丰六年(1856)三月初三日,“移营刘家口,距郡城四十里,江南、山东、河南三省交界”。即今河北省卢龙县北刘

  • 东光县

    西汉置,属勃海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东光县东二十里。东汉为侯国。东魏为勃海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移治今东光县东南三十里陶店。隋开皇三年(583)又移治后魏废勃海郡城(今东光县)。九年(589)为观州治

  • 多叶县

    即多业县。在今四川乐至县东北三十五里龙门场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8普州:“后周武帝于郡立普州,又置多叶县于此。隋初郡废,改多叶县为普慈县。”多叶为多业之讹。

  • 维摩乡

    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维摩。明、清置维摩乡土舍。

  • 木索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永昌府。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南八十里大勐宋。元属大连路。

  • 埭溪市

    即今浙江湖州市西南棣溪镇。清乾隆三十九年 (1774) 设巡司于此。

  • 衮额尔吉庙

    今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准格尔召乡。清张穆 《蒙古游牧记》 卷6鄂尔多斯部左翼中旗: “东至衮额尔吉庙六十五里接左翼前旗界。旗东二十五里有紫河……六十二里有鲧额尔吉河。源出鲧尔吉坡南平地,西南流会喀楚尔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