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底江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三里。亦谓之大溪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石阡府:龙底江“其上源为包溪、铺溪,流经府东黄茅囤而合流,绕府前入思南府界,注于乌江”。
又名苲㟧山、 鹤阜山。 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。《越绝书》 卷2 《越绝外传记吴地传》: “莋确山,故为鹤阜山,禹游天下,引湖中柯山置之鹤阜,更名莋确。”
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四十里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元江军民府:因远山“下有泉,为仲夷溪,分溉田亩,东流入礼社江”。
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。民国《桦甸县志》卷2:“大甸子距县城四百三十里。”在辽宁省铁岭县东部偏南。面积300.7平方千米。人口2.6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甸子,人口1620。原为荒草甸子,形成村落时以地貌得名
或称高加堰。简称高堰。在今江苏淮阴市西南、洪泽湖东北。自武家墩南至棠梨树,接盱眙县界,长九十里。东汉陈登始建。明永乐初陈瑄重筑。万历六年 (1578) 潘季驯再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 “高家堰
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通府》:洒鱼河“在恩安县西四十里。发源马鞍山,汇昭通诸水,过大关,入金沙江”。
即今山西文水县东北开栅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文水县: 栅城 “后魏宣武时所筑,当文谷口,今名开山村”。
在今江西进贤县东北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即北宋之冯街镇。在今四川郫县北二十里古城乡(马街场)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二》:马街镇“在郫县北”。(1)在云南省罗平县西北部。面积267.2平方千米。人口5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马街,人口3120。旧时
即今四川达川市东北罗江镇。清乾隆《达州志》 卷1:罗江口场 “在州北方,去城三十里”。
在今山西介休市城北关顺城街。是三结义庙 (旧为元神庙) 前的乐楼,又是街心点缀的过街楼。明万历年间 (1573—1620) 改建,清康熙、乾隆间重修。另有大殿和献亭,均为清建。楼下层为庙门,上层为乐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