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江郡
北齐改江都郡置,属和州。治所在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南朝陈改为临江郡。
北齐改江都郡置,治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南朝陈改名临江郡。
北齐改江都郡置,属和州。治所在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南朝陈改为临江郡。
北齐改江都郡置,治乌江县(今安徽和县东北乌江镇)。南朝陈改名临江郡。
即今江西南城县四十里洑牛。地当伏牛山下。明、清时曾设巡司驻此。
春秋楚置,治所即今河南鹿邑县。《史记·老子韩非列传》: “老子苦县厉乡曲仁里人” 秦属陈郡。西汉属淮阳国。东汉属陈国。东晋咸康三年(337) 改为谷阳县。(苦gǔ) 古县名。春秋楚置,治今河南省鹿邑县
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二》:大会墟“在贺县东北一百五十里,与大宁寨相近。五方杂处。本朝嘉庆二十年设县丞驻此”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北桂岭。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设贺县县丞
①南朝梁修。在今浙江丽水市西南四十八里堰头村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 松阳县: 通济堰,“《志》 云: 萧梁时詹、南二司马始创此堰,宋元祐以后不时修筑,乾道中州守范成大复加茸治,以溉松、遂二县之跷
在今广西平乐县东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平乐县: “瑞山岩在府东。有四岩相连,遇乱,村民每避居于此。”
①在今江苏丹徒市西五州山麓净因寺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一》: 卓锡泉 “甚深。一曰千人井。井甃万佛,又曰万佛井。流山下汇为溪,澄清不竭,土人名曰夕溪”。②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南华寺。唐禅宗六祖慧能浣衣卓锡
①即今四川广元市西之白龙江,为嘉陵江支流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广汉郡甸氐道:“白水出徼外,东至葭明入汉”。《水经·漾水注》:“白水西北出于临洮县西南西倾山。……东南于吐费城南,东南流注汉水。”《元史·宪
①又名小谷。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东阿镇。《春秋》:庄公七年(前687),“冬,夫人姜氏会齐侯于谷”。即此。②亦作谷伯国。西周国名。在今湖北谷城县西北十里。《春秋》:桓公七年(前705),“夏
唐贞观二十一年(647)以铁勒思结部置,属燕然都护府。治所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南。总章二年(669)属安北都护府。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二十一年(647年)以铁勒思结部置,约在今蒙古国杭爱山南,推河上
①唐武德初析协州置,治所在靖川县 (今云南昭通市北部靖安坝子)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昭通市北部及大关县西部地。天宝后废。②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高安县 (今江西高安县)。七年 (624) 改为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