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湖镇
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九十六里黄湖镇。清嘉庆《余杭县志》 卷3 《市镇》 引万历 《府志》: 黄湖镇 “去县 (旧治余杭镇) 北四十里,在黄湖界”。
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,东濒北苕溪。面积58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湖,人口 2500。 相传古时有湖塘横于溪上,名横湖,简化今名。镇以此得名。民国时为镇,后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产稻、蚕茧、茶叶、毛竹。有制茶、水泥、阀门、竹制品厂和萤石矿、茶场。彭安公路经此。
即今浙江余杭市西九十六里黄湖镇。清嘉庆《余杭县志》 卷3 《市镇》 引万历 《府志》: 黄湖镇 “去县 (旧治余杭镇) 北四十里,在黄湖界”。
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西北部,东濒北苕溪。面积58.5平方千米。人口1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湖,人口 2500。 相传古时有湖塘横于溪上,名横湖,简化今名。镇以此得名。民国时为镇,后改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产稻、蚕茧、茶叶、毛竹。有制茶、水泥、阀门、竹制品厂和萤石矿、茶场。彭安公路经此。
十六国前凉置,属武兴郡。治所在今甘肃永昌县西红山窑乡高古城。北魏改名燕支县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前凉置,治今甘肃省永昌县西高古城。属武兴郡。北魏时属番和郡。后改燕支县。
在今河北蔚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蔚州: 洗利机台 “嘉靖二十三年,敌突犯至此,为烽堠之所”。
①又名门。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刘聪载记》: 永嘉五年 (311),刘聪令王弥等 “遂寇洛阳,攻陷平昌门,焚东阳、宣阳诸门及诸府寺”。
即今俄罗斯阿穆尔州东北,谢列姆扎河支流碧萨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英克河” 条下:“碧山河,在 (黑龙江) 城东北一千四百里。……出东北兴安岭,南流入西林穆丹河。”
在今陕西蓝田县西南四十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“(狗枷)东川水出南山之石门谷。”《资治通鉴》:唐乾宁二年(895),昭宗“出启夏门,趣南山,宿莎城镇……徙幸石门镇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临城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赵州》:天台寨“在临城县西北天台山北,接正定府赞皇县界”。
在今广东台山市东南赤溪镇西南海滨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赤溪厅西南有铜鼓汛。
明置,在今广西全州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全州: “城南驿旧在州南。洪武二年迁置于广山下,去旧驿十里,正统中改置于城北朝京门外之江次。”
在今湖南津市市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70澧州: 药山 “在澧阳县南八十里。昔多芍药,故名”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57常德府: 药山 “唐僧惟俨道场。刺史李翱曾访之”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置,属大同都卫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卓资县北灰腾梁。次年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