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四川泸县西北六十二里大田乡九曲河上。明洪武年间建。因桥东原有龙脑寺,桥以寺名。为石墩石梁平桥,桥长54米,宽1.9米,高4.5米。桥面由三十块长360厘米、宽95厘米的石板铺成。有桥墩十四座, 由
①在今安徽黟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8黟县: 黄堆山 “在县北三十里。高十余里。绝顶平坦”。②在今陕西大荔县西。《新唐书·代宗纪》: 广德元年 (763),“党项羌寇同州,郭子仪败之于黄堆山”。即此。
①汉长安市场之一。《史记·日者列传》载:司马季主“卜于长安东市”。又《汉书·晁错传》载:晁错“衣朝衣斩东市”。《三辅黄图》、《长安志》均以东市为汉长安九市之一。《文选·两都赋》 李善注引《汉宫阙疏》曰
唐贞观九年(635)分大乡县置,属辰州。治所即今湖南保靖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0三亭县:“因县西十五里有三亭古城为名。”天授二年(692)属溪州。五代末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九年(635年)分大乡县置,治今湖
即今陕西商州市北大荆川。《水经·丹水注》: 清池水 “水源东北出清池山,西南流入于丹水”。
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临颍县西北。《左传》: 隐公元年 (前722),郑庄公 “遂寘姜氏于城颍”。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。汉置临颍县。《左传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遂置姜氏于城颍。”即
即今浙江鄞县东宝幢乡。清光绪 《鄞县志》 卷2《市镇》 引 《乾道图经》,谓宋代有宝幢村。并载: 宝幢 “距城四十里”。
①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十五里虞姬村。范成大 《石湖居士诗集》 卷12: “虞姬墓,在虹县下马铺北三十七里。” 宋苏轼等有 《虞姬墓》 诗。②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六十里二龙乡潭村。《史记正义》: “ 《括地志
一名南斑河。在今云南省南部。源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部,南流经思茅市东、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西,至勐腊县西北注入澜沧江。清《乾隆内府舆图》 作梭江。 光绪 《皇朝中外一统舆图》 作
在今北京故宫午门内。明永乐十八年(1420)建。初名奉天门,嘉靖年间改名皇极门。清顺治四年(1647)重建,随殿易名太和门。光绪十四年(1888)焚于火,后重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