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鲁山

鲁山

①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北,与淄博市交界处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 “沂水又东南螳蜋水入焉。水出鲁山,东南流右注沂水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23沂水县:“螳螂山在县北百九十二里。《水经注》 云,螳螂水出鲁山,今按此山与大小二鲁山连接,前则平野弥望,清流萦带,南面有穴若门,直入二十里,可容方驾,游之清旷,非复人境也,西与新泰县分界。”

②一名露山。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十八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南阳郡鲁阳县: “鲁山,滍水所出。”《水经·滍水注》: “滍水又东径鲁阳县故城南,……有鲁山,县居其阳,故因名焉。”

③一名大别山、翼际山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东北龟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江水又东径鲁山南,古翼际山也。……有刘琦墓及庙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汉阳县: 鲁山 “一名大别山,在县东北一百步。其山前枕蜀江,北带汉水。山上有吴将鲁肃神祠”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9鲁山: “彼在三代时谓之大别山。不知因何又名鲁山也,岂鲁肃庙食于此,而名是山欤。”


(1)古山名。(1)又名露山。在今河南省鲁山县东北接襄城县界。北宋梅尧臣有《鲁山山行》诗。(2)在今湖北省武汉市东北隅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齐永元二年(500年),“房僧寄将还建康,至郢,帝敕僧寄留守鲁山”,以防萧衍军东下,即此。(3)即今湖北省武汉市龟山。(2)今山名。在山东省中部,跨莱芜、临朐、淄博、沂源等市县。因春秋时在鲁国境得名。断块山。同名主峰海拔1108米。为沂河发源地。主峰由片麻岩构成,其余大部分为石灰岩。喀斯特地貌分布普遍,有沂源溶洞群、博山溶洞等著名洞穴。有明大雄宝殿、天山圣母祠等古迹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泡马滩

    即今四川仁寿县东南宝马乡。清嘉庆《四川通志》 卷89仁寿县: 泡马滩铺 “在县东二十里”。同治 《仁寿县志》 卷1: “泡马滩更名宝马场。”

  • 白纻山

    ①在今安徽当涂县东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105当涂县:白纻山“本名楚山。桓温领妓游山,奏乐好为《白纻歌》,因改为白纻山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7当涂县:“登其上,则群山环列,江湖萦带,称为佳胜。”②即今湖北鄂

  • 瑞山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东。《明 一统志》 卷44处州府: 瑞山 “在遂昌县治南。昔有异人,乘白虎至山创庵,炼丹有紫云之瑞,丹成上升。其丹灶虽圮,时有瑞气盘结于上”。

  • 留口镇

    北宋置,属石埭县。约在今安徽石台县东六十里七都镇附近。《清一统志·池州府一》: 留口镇 “在石埭县 (广阳镇) 西南。《九域志》: 石埭县有留口镇,久废”。古镇名。在今安徽省石台县东。北宋属石埭县。清

  • 荆溪县

    清雍正二年 (1724) 析宜兴县置,属常州府。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。1912年废入宜兴县。古旧县名。清雍正二年(1724年)析宜兴县南部置,与宜兴县(今江苏宜兴市)同城而治。属常州府。以南临荆溪得名。

  • 阿克寿

    即今新疆皮山县南阿克肖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9:“由克里阳卡向南行九十里至阿克寿,草盛薪缺,有敖罕种民数户居此,尚有七十余户于各山沟牧放。”

  • 大小涧埠

    在今广东德庆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德庆州:大小涧阜“在州东三十五里”。

  • 郜成侯国

    西汉置,属山阳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十八里郜鼎集。东汉省入成武县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成武县东南。钱大昕等以为当作邛成侯国,西汉宣帝元康二年(前64年),封外戚王奉光为邛成侯,置邛成侯国于此。属山阳

  • 黄龙垱

    即黄龙荡。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县 (驻张湾镇) 东南黄龙镇 (黄龙垱)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卷73 《兵事》: 清同治三年 (1864) 二月,“苗景开、 陈大㵙犯襄阳, 屯双沟、 黄龙垱、

  • 少微山

    在今浙江丽水市东南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处州府丽水县“万象山”条:少微山“郡应少微处士星,故山名少微,州曰处州。山西南绝顶有眉岩,从下望之如列眉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