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高要郡

高要郡

南朝梁大同中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高要县(今广东肇庆市)。隋开皇九年 (589) 废。唐天宝元年 (742) 复改端州为高要郡。治所仍在高要县。辖境相当今广东肇庆、高要、高明三市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为端州。


南朝梁大同中置,治高要县(今广东肇庆市)。属广州。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高要、肇庆市一带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废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复改端州为高要郡,属岭南道。乾元元年(758年)仍改为端州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三节镇

    北宋置,属金水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三节镇“在金堂县七十里。父老相传,以为其地接三界首之间,故名。谓东接潼州铜山县界,南接简州阳安县界,西接本军本县界”。

  • 黄武山

    在今河南新县南。为小潢河发源处。《水经· 淮水注》: 黄水 “出黄武山,……东北入于淮”。

  • 麦岭

    即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麦岭镇。清设麦岭营于此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二》:麦岭营“在富川县东北。本朝移同知住此,兼设都司防守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东北。清时移平乐府同知驻此

  • 指向 (嚮) 礁

   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东南部,位于南乐暗沙东,在半月礁西南19海里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。1947年改名指向礁。

  • 彬江市

    即今江西宜春市东彬江镇。明嘉靖 《袁州府志》 卷2: 宜春县东有彬江市。民国 《宜春县志》 卷11: 彬江 “距城四十里。市集环列,东部货物集合之区,出产富饶,水陆便利,商业颇称繁盛”。

  • 楼烦县

    ①战国赵武灵王置,秦属雁门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附近。《汉书· 高帝纪》: 高帝七年 (前200),帝破韩王信,“晋阳连战,乘胜逐北至楼烦,会大寒,士卒堕指者十二三”。即此。西晋废。②南朝宋侨置,属汝

  • 双峰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文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文水县:双峰山在“县北二十里,两峰壁立”。故名。②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五十四里分水镇北。宋《景定严州续志》卷9分水县:双峰山“在县之北,县治依为主山”。③又名西山、

  • 琼崖道

    1914年依前琼崖道置,属广东省。治琼山县 (今海南琼山市)。辖境当今海南省。1920年废。清末置,治琼山县(今海南海口市琼山区)。属广东省。辖琼山、澄迈、定安、文昌、琼东、乐会、临高、儋县、崖县、万

  • 闵山

    在今安徽潜山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6潜山:闵山“在县西八十里。有果老岭。产茶甚佳,山最深处曰蟠山,以蟠曲名”。

  • 豸塘岭

    在今广西玉林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8郁林州:豸塘岭在“州北一里。山形如豸,为州后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