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梁亭
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。《宋书·檀道济传》: 南朝宋元嘉八年 (431),“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击,大破之。转战至高梁亭”,即此。
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,一说在东阿县境。南朝宋元嘉八年(431年),檀道济遣王仲德、段宏败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法于高梁亭,即此。
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南张秋镇附近。《宋书·檀道济传》: 南朝宋元嘉八年 (431),“道济率宁朔将军王仲德、骁骑将军段宏奋击,大破之。转战至高梁亭”,即此。
约在今山东省东平县境,一说在东阿县境。南朝宋元嘉八年(431年),檀道济遣王仲德、段宏败斩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法于高梁亭,即此。
即浮山、浮度山。在今安徽枞阳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25桐城县: “符度山在县东九十里。其山岭三岩下,约容三五十人,及天井一所。泉常如霢霂,下通深潭。”
1932年改林东设治局置,属热河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。伪满时属兴安西省。1934年改为巴林左旗。旧县名。1932年由林东设治局升县,治贝子庙(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南)。1933年撤销,并
明置,在今云南广南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南府》: 宝月关 “在县东南五十里。《通志》:府南连山峭壁,惟此凿石通道,侬氏设关其上,逾关旧有公署,今废”。
清雍正六年 (1728) 升泽州置,治所在凤台县 (今山西晋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晋城市及沁水、阳城、高平、陵川等县地。1912年废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升泽州置,治凤台县(今山西晋城市)。辖境约
在今陕西府谷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府谷县“宁丰城”条下:芭州城“在县东北九十里。元初置州,属山西太原路。至元初省入保德州”。
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那多峰“在寻甸州东北。有大石寨。接东川府界。下有龙泉”。
即今江西吉安市东南陂下村。1931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所置公略县后曾迁治于此。
即今浙江嵊县西南甘霖镇。清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引《嵊县志》:两头门市“在县西南三十里”。
古为临泽县治。北宋属高邮县,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北六十八里临泽镇。在江苏省高邮市东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泽,人口6000。因靠湖荡沼泽得名。南朝宋曾置临泽县,宋有临泽镇。1
①在今福建仙游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仙游县:仙溪“在县城南。一名大溪。一名南溪。又名蓝溪。西北受永春、德化之水, 东南流, 至县前环绕如带。又东南汇诸溪水, 亦合于三会溪”。”②在今湖南安化县东。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