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香积寺

香积寺

①在今广东博罗县西。宋苏轼 《游博罗香积寺》 诗引: “寺去县七里,三山犬牙,夹道皆美田,麦禾甚茂,寺下溪水可作碓磨。”

②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香积村。唐永隆二年(682) 建,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(978) 改名开利寺。院内有一座高十三级、周围二百步的砖塔。唐王维有《过香积寺》 诗。寺院现已毁,仅有清建三间佛殿和唐建仿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尚存。


(1)北魏始建,即今河南省汝州市东北风穴山风穴寺。隋改名千峰寺。唐扩建为白云寺。今存开元时所建七祖塔迄。(2)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潏、滈两河交汇处的香积村。是佛教净土宗的门徒为纪念第二代祖师善导在其墓塔旁建造的寺院。院内有一座高十三级、周围二百步的砖塔。唐诗人王维《过香积寺》诗有“不知香积寺,数里入云峰。古木无人径,深山何处钟”之句。寺院现已毁废殆尽,仅有清建三间佛殿和唐建仿木结构密檐式砖塔尚存。大殿内有善导大师像,为日本佛教徒所赠。塔已残裂为十一级,高33米。后增设塔内楼梯,重建五间硬山式大雄宝殿。其东侧有小型砖塔一座,据传即善导弟子的墓塔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良辅镇

    北宋置,属澄城县。在今陕西澄城县北五十里良辅河。《清一统志·同州府二》:良辅镇“旧有唐魏郑公庄,故名”。古镇名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北。后废。

  • 石榴堌驿

    即今河南虞城县南三十六里站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归德府》:石榴堌驿“在虞城县南六十里”。清置驿于此。民国时属商丘县,设县佐驻此。

  • 天柱山

    ①在今山西静乐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忻州》:天柱山“在静乐县南三里。相传后魏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尝过此,因名。山间有金龙泉”。②在今辽宁沈阳城东北。本名东牟山。清太祖努尔哈赤福陵在此,顺治十六年(1659)封

  • 正龙山

   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。清嘉庆《峨眉县志》卷1:正龙山在“县西南五十里”。

  • 蔷薇河

    在今江苏东海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海州: 蔷薇河在 “州治 (今海州镇) 西一里。东北通北海,西北通赣榆,南通新坝,直抵淮阴,内接市河入州城。先时漕运由此入淮,北场盐课亦从此达安东(今涟水县)。

  • 小铜梁山

    亦名铜梁山。在今四川铜梁县西北。《元和志》卷33铜梁县:“以小铜梁山为名。”《清一统志·重庆府一》:小铜梁山“在铜梁县西北六十里。《元和志》:铜梁县取山为名”。

  • 下县坝

    即今四川潼南县西北五里大佛乡(大佛场)下县坝。民国《潼南县志》卷2:“遂宁废县在今县西五里下县坝。此地于晋设郡,于唐改县,于元至元三十一年(按二十九年)废县设巡检司。明又废司置下县铺。清初因之,旋罢。

  • 武壁寨

    元置,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宝井村西黄河岸。《清一统志·蒲州府一》: 武壁寨 “旧名薛壁。……俱元至正末筑”。

  • 省章城

    在今青海平安县西小峡口。清乾隆 《西宁府新志》 卷7: 省章城 “宋筑之以控制要害”。

  • 五花馆

    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(故江陵县城)城内。宋钱易《南部新书》:“荆南旧有五花馆,待宾之上地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