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香炉山

香炉山

①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。清光绪 《畿辅通志》 卷65: 香炉山 “在独石口东南一百八十里。产铝锡”。

②在今福建连江县北四十里云居山之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 香炉山 “道书以为第七十一福地。有峰曰章仙峰。又有童井,深仅尺许,不溢不涸”。

③即今湖北武汉市蔡甸区西南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岁己亥年 (1259),“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汉阳府汉阳县: 香炉山在 “府西九十年。以形似名”。

④即今湖南平江县东九十里道岩山。《岳州风土记》 载: “香炉山岩在县东。下有老子祠。上有仙坛丹灶。有池,岁旱祈祷有应。有许旌阳试剑石。”

⑤又名香山。在今广东中山市南六十里。《清一统志 ·广州府》: 香炉山 “峰崖幽峻,东界白银水,南接岭山,有瀑布出焉”。

⑥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庆远府宜山县: 香炉山 “在府西六十里德胜镇。其并峙者曰文笔山、屏风山”。

⑦在今广西灵川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7灵川县: 香炉山在 “县东北三十里。高千仞,中分一小山,形若香炉”。

⑧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缙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75重庆府: 香炉山 “在巴县缙云山”。缙云山有香炉峰,为九峰之一。

⑨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。明万历 《贵州通志》 卷13清平卫: 香炉山 “盘旋三重,壁立万仞,形如香炉。苗蛮据险为乱,正统十四年总督王骥克平之。正德十二年复叛,参议蔡潮克平之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西南。蒙古宪宗九年(1259年)忽必烈取道黄陂,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,即此。(2)今山名。在贵州省凯里市城西。因四周石崖崭绝、叠垒三层,顶平腰束,形似香炉,故名。海拔1234米,仅有一径可盘旋而上。山上有历代苗族起义军营盘遗址、明崇祯时建石拱城门以及清光绪时的“黔阳第一山”碑刻等古迹。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日,方圆百里的苗族人云集于此举行爬山节活动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芦溪站

    元置,在今四川南充市北芦溪镇。

  • 白兔河

    在今安徽桐城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一》:双河“亦曰孔城河,至县东南三十里曰角潭河,又合白兔河,至县东一百三十里曰长河,又东十里由老洲入江。其白兔河在县东南三十里,源出独山湖,流合双河”。

  • 龙涸郡

    北周天和元年(566)于龙涸防置,属扶州。治所在嘉诚县(今四川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松潘县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北周天和元年(566年)置,治甘松县(今四川松潘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松潘县一带

  • 西燕

    十六国时期鲜卑族慕容氏建立的政权。东晋太元九年(384)慕容泓称济北王,次年慕容冲称帝,一度据有长安(今陕西西安市)。十一年,慕容永迁都长子县(今山西长子县西南),有上党、太原、平阳、河东、乐平、鲜兴

  • 良各庄

    即今河北易县西北梁各庄镇。《清一统志·易州》:良各庄“在州城西十五里。为展谒泰陵往来孔道,建有行宫”。

  • 千金镇

    ①唐置,在今广西钦州市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长庆三年(823)秋,“邕州奏黄洞蛮破钦州千金镇,刺史杨屿奔石南砦”。胡三省注:“千金镇,当在钦州西南。”②在今河南邓州市西。《宋史·范致虚传》:靖康二年(

  • 佛头滩

    亦名大佛滩。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乐山大佛前岷江中。南宋范成大《范石湖集》卷18《凌云九顶》诗序云:“初登山时,岩壁上悉劖为小佛,不知其数。山前佛头滩受雅江之冲,最为艰险。”

  • 奇穆尼窝集

    又作乞母泥窝集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西,比腊河上游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4: “乞母泥窝集,在必占窝集东北三百里,又北三百里,为格连窝集,皆连山绵亘,落叶浮土,人迹罕到。自此而东至海滨

  • 天柱冈

    在今江西泰和县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56吉安府:天柱冈“在泰和县南二十里。屹若天柱,正当县治”。

  • 臧家桥

    又名通济桥。即今河北献县北十里臧桥乡。清乾隆 《献县志》 卷 1: 通济桥 “即臧家桥,县北十里。顺治十八年建木桥,长十五丈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