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首山

首山

①即首阳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老城南。《左传》: 宣公二年 (前607),“初,宣子田于首山,舍于翳桑。”

②一名手山。又名驻跸山。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魏书 ·公孙渊传》: 景初二年(238),司马懿征辽东,“诸军进至首山,渊复遣(卑) 衍等迎军殊死战,复击,大破之”。

③又名首阳山。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北,为邙山最高处。《后汉书·桓荣传》: 荣卒,明帝 “赐冢茔于首山之阳”,即此。

④在今河南襄城县南五里。《史记·孝武本纪》:“天下名山八,而三在蛮夷,五在中国。中国华山、首山、太室、泰山、东莱。此五山,黄帝之所常游。”或以即此首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襄城县: “首山者,县西诸山迤逦直接嵩、华,而实起于此,故名。上有圣泉。”


古山名。(1)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西南首山。三国魏景初二年(238年)六月,太尉司马宣王与公孙渊将毕衍等大战于此。(2)即今河南省偃师市首阳山。《后汉书·桓荣传》:荣卒,明帝“赐冢茔于首山邙日”,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八仙堡

    亦名八仙峒。在今广西宜州市西南。 《方舆纪要》卷111思恩府:八仙堡“在府东北。即元所置八仙屯也。亦曰八仙峒。本庆远府宜山县地。正统中,割属思恩,置堡于此,仍以八仙为名”。

  • 七星涧水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七星涧水“出县南之福山,中有七石,因名。西流经县西南二十里之高台山,与西溪诸水合,折而北,至城南合黎水”。

  • 固东汛

    即今云南腾冲县北七十 一里固东镇。清有千总外委驻守。

  • 泞泉

    在今江西宜春市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7袁州府: 泞泉 “在府城北三十里。溉田万余亩”。

  • 雁翅㘰门镇

    亦作雁翅陡门镇。 即今安徽宣州市北雁翅乡。清嘉庆 《宁国府志》 卷15: 宣城县北有雁翅斗门渡。丁文江 《中华民国新地图》: 安徽宣城县北有雁翅窦。

  • 盐步堡

    即今广东南海市东北盐步镇。明、清置神安巡司于此。

  • 大嵙崁

    即今台湾省桃园县西南大溪镇。原名大姑崁,清同治元年(1862)改名大嵙崁。光绪二十年(1894)于此置南雅厅。

  • 博陵

    ①又名博关。春秋时齐邑。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博平镇西北三十里。《史记· 田敬仲完世家》: 齐威王六年 (前351),“晋伐我,至博陵”。即此。汉至唐为博平县治。②东汉桓帝父刘翼之陵。在今河北蠡县南十五里。

  • 义成军

    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贞元元年(785)改永平军置,治所在滑州(今河南滑县东南八里城关)。领滑、郑(今河南郑州市)、陈(今河南淮阳县)三州。光启二年(886)改为宣义军。五代唐复为义成军。北宋初废。唐、五

  • 平井县

    西魏恭帝二年(555)置,属和仁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九十里。以平井盐井为名。北周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