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乌山
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百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3飞乌县:飞乌山“在县西南五十五里”。县以山名。《寰宇记》卷82飞乌县:“大飞乌山高二里,周回二里。又有小飞乌山高一里,周回二里。又山在县东,重峦峻削,二山相向,如飞乌之状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飞乌山“在铜山县(旧治在今广福镇)东南十五里。重峦峻峭,绝涧横流,两山相向,形如飞乌”。
在今四川中江县东南百七十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3飞乌县:飞乌山“在县西南五十五里”。县以山名。《寰宇记》卷82飞乌县:“大飞乌山高二里,周回二里。又有小飞乌山高一里,周回二里。又山在县东,重峦峻削,二山相向,如飞乌之状。”《舆地纪胜》卷154潼川府:飞乌山“在铜山县(旧治在今广福镇)东南十五里。重峦峻峭,绝涧横流,两山相向,形如飞乌”。
元至正十六年(1356)六月朱元璋改广德路置,治所在广阳县(今安徽广德县)。明洪武四年(1371)改为广德州。元至正十六年(1356年)朱元璋改广德路置,治广德县(明洪武元年〔1368年〕改名广阳县,
即陶乐湖滩。今宁夏陶乐县南高仁镇乡。1929年于此置陶乐设治局。1941—1952年为陶乐县治。集镇名。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东南部。高仁镇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940。清末高姓定居于此,后成聚落。19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) 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8江陵县: 通会桥 “在府城西。众水之所会也。下有铁窗大渠”。
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的直名丁宜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4:“丁机宜,爪哇属国也。幅员最狭,酋众仅千余。柔佛黠而雄,丁机宜境相接也。”《顺风相送》“苧盘往丁机宜针”条:“(长腰屿)出猪母头用庚酉、
亦作金泉县。西魏废帝二年 (553) 平蜀后于金渊戍置,为金渊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里同兴场。隋属蜀郡。唐武德元年 (618) 改为金水县。古县名。西魏置,治今四川省金堂县东南同兴场。为金渊
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南四十里郭河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沔阳州 (治今沔城镇) 东有郭家河市。
即今福建漳平市东北溪南镇。明初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抚远县。民国魏声龢《吉林地志》:“绥远县,土名伊力嘎。地当东三省东北之极边。”清宣统元年(1909)置绥远州于此。
①金贞元二年(1154)降平城县为镇,属辽山县。在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仪城。贞祐四年(1216)复升为县,改名仪城。②即今山西陵川县东北平城镇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 “池下镇”条下:平城镇“在县北十五里。
①西汉置,属郁林郡。治所即今广西横县。南朝宋属宁浦郡。南齐为宁浦郡治。梁、陈时废。②清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析科尔沁右翼后旗地置,属洮南府。治所在解家窝堡(今吉林大安市西南新平安镇)。民国徐曦《东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