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颍州

颍州

①北魏孝昌四年 (528) 置,治所在汝阴县(今安徽阜阳市)。北齐废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改信州复置。天宝初改为汝阴郡。乾元初复为颍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阜阳、阜南、颍上、太和、凤台、界首、临泉等市县地。北宋政和六年 (1116) 改为顺昌府。金复为颍州。元属汝宁府。明属凤阳府。清雍正二年 (1724) 升为直隶州,属安徽省。十三年(1735) 升为颍州府。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刘福通为颍州人。

②东魏天平元年 (534) 置,治所在颍川郡长社县(今河南长葛市东北老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许昌、禹州二市及许昌、临颍、长葛、鄢陵、扶沟等县地。武定七年 (549) 徙治颍阴城 (今许昌市),改为郑州。

③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治所在安福县 (即今江西安福县)。七年 (624) 废。


(1)北魏孝昌四年(528年)置,治汝阴县(今安徽阜阳市)。北齐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信州,六年复改颍州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阜阳、颍上、阜南、太和、界首、临泉等市县地。北宋政和六年(1116年)改为顺昌府,金复为颍州,清雍正十三年(1735年)升为府。(2)唐武德五年(622年)置,治安复县(今江西安福县)。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泸水上游地区。七年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封陵县

    唐乾元后置,属邕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东北七塘张村。五代晋属諴州。南汉复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 (972) 废。古县名。唐乾元后(一作景云后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邕宁县东北。属邕州。北宋开宝五年(97

  • 清水江

    ①即今广西武鸣县中部武鸣河。源出马山县古零乡,南流经武鸣县,西流入隆安县境,注入右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思恩府: 清水江 “在府北。东南流,城中有通津水、桥利水俱流合焉,下流会于大榄江”。②即今广

  • 白石渡

    即今湖南宜章县东二十里章水西岸白石渡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宜章县图:县东有白石渡。粤汉铁路在此有支线(白杨支线)通杨梅山煤矿。

  • 普淜驿

    明属姚安军民府姚州,在今云南祥云县东南普淜彝族乡。

  • 汗国

    汉为大宛国。 南北朝时为破洛那。 隋、唐时又称拔汗那、 ��悍、 跋贺那。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。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。 《隋书· 西域传》: 汗国

  • 东益州

    ①北魏置,治所在武兴(今陕西略阳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略阳县地。西魏废帝三年(554)改为兴州。②南朝梁天监中置,治所在南晋寿郡(今四川彭州市西北三十里关口)。北周废。北魏置,治武兴县(今陕西略阳县)。

  • 海里站

    又作海里温站。元置,在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东北喀尔它里鸡驿。元 《析津志》 天下站名: “和伦百一十 (里) 海里。” 明废。

  • 中岩

    ①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北马脑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7富顺监:中岩“在监之西北。唐咸通中,依岩镌大悲佛像。国初,僧自悟架屋三百楹,天圣丁丑赐名普觉院。藏两朝宸翰。康定二年,翰林李淑为之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

  • 泰卷

    一名大坰。商邑。在今山东定陶县南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 “汤乃践天子位,平定海内。汤归至于泰卷。”古邑名。又作大垌。在今山东省定陶县南。《史记·殷本纪》:“汤归至于泰卷。”即此。

  • 花石头

    亦名花石镇。即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四十六里花石乡。清道光《禹州志》卷6:州西集镇有“花石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