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天军
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保塞县(后改名清苑县,在今河北保定市)。蒙古太宗十三年(1241) 改为顺天路。
金天会七年 (1129) 置,治所在保塞县(后改名清苑县,在今河北保定市)。蒙古太宗十三年(1241) 改为顺天路。
①在今辽宁浑河上游。属建州女真哲陈部。《清太祖武皇帝实录》 卷1: 丁亥年 (明万历十五年,1587),“太祖领兵往攻洞城,克之,招降其城主甲海而回”。②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白砬子稍南。清乾隆《盛京
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泰常八年 (423),拓跋嗣自南而北巡,秋七月,幸三会屋侯泉”。即此。在今山西省忻州市西北。北魏泰常八年(423年),魏主拓跋嗣“如三会屋侯泉”,即此。
在今广东兴宁市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91循州:灵泉岭“在兴宁县东南四十里”。
①在今广东潮州市西北韩江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海阳山“在海阳县”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引 《广东通志》: 海阳山 “在县北一十里”。②古名阳海山、阳朔山。即今广西东北部兴安、灌阳、灵川、
明洪武十六年(1383)改仁德府置寻甸军民府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三里中古城。明景泰《云南图经志书》寻甸军民府:“蛮名新丁,又名寻甸部,讹为仁地,又为仁德部。蒙氏因名寻甸,段
北宋置,属德阳县。即今四川德阳市北略坪镇。
在今江苏江宁县东北东流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6:东流市“市有桥曰东流,以水流自东,因名之。在上元县宣义乡,去城四十里”。(1)镇名。在安徽省东至县西部、尧渡河汇入长江处。面积105.6平方千米。人口
旧名喀喇巴尔噶逊。俗名达坂城。清乾隆四十七年 (1782) 筑,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县东南达坂城镇。四面皆山,有险可守。
亦名僰口,即僰溪 (今綦江) 注入长江之口。在今四川江津市东北顺江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136江津县: “南齐永明五年,江州县自郡城移理僰溪口,即今理也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江津县: “东南有僰溪口,僰
即布庆土司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东南通天河南岸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下:“班右,据《西宁府志》当作班石为是。胡文忠《一统舆图》作班诗,今又称节综, 附属扎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