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行知墓
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央门外晓庄劳山南麓。陶行知 (1891—1946),原名文濬,后改知行,又改行知。安徽歙县人。中国著名教育家。长期从事平民教育,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。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。一二·九运动后,积极宣传抗日,参加民主运动。1946年7月因脑溢血病逝于上海,同年12月将其遗体归葬南京晓庄。牌坊横额刻陶行知手迹 “爱满天下” 四字,坊柱上刻郭沫若题陶行知遗教 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”、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。墓碑正面刻 “陶行知先生之墓”,为沈钧儒题字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中央门外晓庄劳山南麓。陶行知 (1891—1946),原名文濬,后改知行,又改行知。安徽歙县人。中国著名教育家。长期从事平民教育,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。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学校。一二·九运动后,积极宣传抗日,参加民主运动。1946年7月因脑溢血病逝于上海,同年12月将其遗体归葬南京晓庄。牌坊横额刻陶行知手迹 “爱满天下” 四字,坊柱上刻郭沫若题陶行知遗教 “千教万教教人求真”、“千学万学学做真人”。墓碑正面刻 “陶行知先生之墓”,为沈钧儒题字。
在今贵州贵阳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贵阳府: 洪边堡在 “府北十里。土司宋氏所据”。在今贵州省贵阳市北。明水西土司宋氏所居。天启二年(1622年),洪边土酋宋万化据此响应安邦彦起兵。
1949年解放后由龙游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浙江龙游县。1949年10月撤销,并入龙游县。
一作括仓山。在今浙江省仙居县东南。晋葛洪 《抱朴子· 内篇》 卷4: “按 《仙经》,可以精思合作仙药者,有……大山天台山、四望山、盖竹山、括苍山。” 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处州丽水县 “有括苍山”,即
亦作可象山。在今四川中江县南百二十里。《寰宇记》卷82铜山县:可蒙山“在县(旧治在今广福镇)西北三十里。高一里。出铜”。
1948年当地解放后由洛阳县城区析置,治所即今河南洛阳市。简称洛。在河南省西部、黄河南岸。面积1.5万平方千米(市辖区544平方千米)。人口633.8万(市辖区148.9万)。辖涧西、老城、西工、吉利
即今河南卫辉市东北三十里上乐村镇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4:咸丰十一年(1861)十月,“边马驶及上乐村,距汲城三十里”。
一称三汊城。在今山东陵县东南。《旧唐书·李师古传》载:唐贞元初,淄青帅李纳“于德州南跨河而城以守之,谓之三汊,交田绪以通魏博路”。八年(792),纳卒,子师古袭位,成德帅王武俊引兵将取此城及蛤7
在今河北肃宁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 一》: 洋东淀 “在肃宁县东南三十里。旧时铁灯竿诸水所汇,下流入中堡河。今湮”。
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属林州。寄治驩州之南境 (今越南义静省境)。后废。
即今湖北武汉市西北新沟镇。旧属夏口县,民国时有县佐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