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县

陵县

蒙古至元二年 (1265) 改陵州为县,治所即今山东德州市。三年 (1266) 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 (1368) 降为陵县,属济南府。永乐七年(1409) 移治德州故城,即今山东陵县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改属德临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


在山东省西北部。属德州市。面积1213.8平方千米。人口55.7万。辖9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陵城镇。汉置安德县属平原郡。隋为平原郡治,又分置将陵县,治今县北。唐为德州治。北宋因之,移将陵县于长河镇(今德州市)。蒙古宪宗三年(1253年)升将陵县置陵州,至元二年(1265年)降为陵县。次年复为陵州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降陵州为县,废安德县入德州,七年移德州于故陵县(今德州市),十三年置陵县于此,属济南府。1913年属东临道,1925年属德临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9年建立抗日民主政权,属鲁北行政区。1941年更名匡五县,属冀鲁边区二专区。1945年属渤海行政区二专区。1949年复名陵县,次年属德州专区。1952年撤陵县,1961年复置。1967年属德州地区,1994年属德州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。境内有马颊河、德惠新河、朱家河、笃马河流过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花生为主。工业有化肥、化工、磷肥、毛纺、农机修造、电器、酿造、木器、粮油加工等。104国道及永馆、乐德公路纵横县境。古迹有颜子碑、平原君墓、孙公墓、东方朔墓、神头汉墓群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州卫

    明洪武九年 (1376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海城市。清顺治十年 (1653) 改为海城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置,治海州故城(今辽宁海城市)。属辽东都司。后废。

  • 汤泉宫

    即华清宫。唐贞观十八年(644)营建,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骊山北麓。咸亨二年(671)改名温泉宫。即“温汤宫”。

  • 智本县

    北宋置,属羁縻智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河池市东南。后废。古县名。北宋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南,属智州。后废。

  • 安国衣锦军

    简称衣锦军。五代梁开平二年(908)吴越王钱镠升衣锦城置,治所在今浙江临安县城。北宋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纳土归宋,改为顺化军。

  • 安陵亭

   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。东汉置征羌县于此。《水经·颍水注》:大水东南径召陵县故城南,“又东南径征羌县,故召陵县之安陵乡安陵亭也”。

  • 天成山

    即今福建漳州市南名第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13漳州:天成山“一曰名第山,后有周、潘书堂遗基”。唐元和中,郡人周匡物、潘存实先后举进士,宪宗敕改今名。

  • 小华山

    即少华山。在今陕西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华)峰势相连,而山峰稍低。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太华之山“又西八十里, 曰小华之山”。郭璞注:“即少华山。”(1)古山名。又称少华山。在今陕西省华县东南。与华山(太

  • 桑泉水

    今名东汶河。出今山东蒙阴县西五女山,北流折东流至沂南县界入大沂河。《水经·沂水注》:“桑泉水北出五女山,……又东南径蒙阴县故城北……东南入沂。”

  • 葛璝山

    亦名葛仙山、葛家山。在今四川彭州市北四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3九陇县: 葛璝山 “在县北四十八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: 上有葛永璝祠。永璝学道于此山”。《新唐书· 王勃传》: “客剑南。尝登葛璝山旷望,

  • 海界县

    唐贞观九年 (635) 置,属林州。寄治驩州之南境 (今越南义静省境)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