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口县
南朝梁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长江南岸安平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右合阳元水,水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”西魏废。
南朝梁置,属巴东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西南长江南岸安平乡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,右合阳元水,水出阳口县西南高阳山东。”西魏废。
在今山西运城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解州》“盐池” 条: “ 《盐池图考》: 今池东西长五十五里,周一百四十四里,深可数仞。宋分为东西两池,各置盐场二。明初并为东西二场,成化二十一年增置中场。安邑南者为东池
即拉布土司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南拉布乡。
北宋崇宁五年(1106)于徐家台筑城,属环州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金为安边砦,属通远县。元废。北宋崇宁五年(1106年)筑,在今甘肃省环县西北。金改为堡。元废。
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充南侧寿安山北麓。明 《帝京景物略》 卷5: 黑龙潭,“土人传黑龙潜中”,故名。为明、清皇家祀雨之地。明成化八年 (1472) 于此建龙王庙,清乾隆三年 (1738)封龙神
在今越南义静省东南奇英、安兴南,为东入南海小溪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“一路自骥州东二日行,至唐林州安远县,南行经古罗江,二日行至环王国之檀洞江。”
在今湖南祁阳县西南四里湘江南岸浯溪。唐代诗人元结作铭,季康、瞿令问、袁滋用不同篆体书写刻石。大历六年 (771),颜真卿将元结作的 《大唐中兴颂》 写成楷书大字刻于崖壁。高3米,宽3.2米,共二十二行
北周置,属资州。治所在磐石县 (今四川资中县北三里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资中、内江等市县地。隋开皇初废。北周武成二年(560年)置,治资阳县(今四川资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省资阳市。保定五年(565年)移
即今云南永胜县西南期纳镇。《清一统志·永北厅》 “黄草坡哨” 条下: 又有 “片角、期纳等铺,旧有兵戍守”。彝语 “期” 为肥沃,“纳” 为地方,意即肥沃的地方。
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南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伊州纳职县:“南六十里有陆盐池。”《元和志》卷40纳职县:陆盐池“在州南六十里。周回十余里,无鱼。水自生如海盐,月满则盐多而甘,月亏则盐少而苦”。
明置,属武清县。在今天津市西杨柳青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武清县:“杨青驿在县东南一百五十里。旧置驿并递运所于此。嘉靖十九年改置于天津卫,今属河间府静海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