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平馆
在今陕西泾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新莽天凤三年(16),“戊辰,长平馆西岸崩,壅泾水不流,毁而北行”。胡注:“长平馆,即长平观,在泾水之南原。泾水东南流入渭,为岸所壅,故毁而北行。”
在今陕西泾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新莽天凤三年(16),“戊辰,长平馆西岸崩,壅泾水不流,毁而北行”。胡注:“长平馆,即长平观,在泾水之南原。泾水东南流入渭,为岸所壅,故毁而北行。”
1914年依前广肇罗道改置,属广东省。治番禺县 (今广东广州市)。辖境约当今广东罗定、云浮、新兴、恩平、台山以东,龙门、增城、东莞、深圳以西,封开、广宁、清远、佛冈以南地区。1920年废。1914年6
明置,即今陕西凤县东北一百零二里东河桥。
明洪武十四年 (1381) 置,属松潘卫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。《明史·陈怀传》: “宣德六年,松潘勒都、北定诸族暨空郎、龙溪诸寨番复叛。怀遣兵战败,指挥安宁等死者三百余人。” 后废。
在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南六里。1912年为兰坪县治。1938年迁治喇鸡井(今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二十八里拉井镇)。1947年复迁治白地坪。1950年又迁喇鸡井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,位于鸿麻岛南17海里。面积约0.08平方公里。我国渔民向称秤钩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辛科威岛。1947年改名景宏岛,以纪念随同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而命名。
即今湖北巴东县南九十四里野三关镇。清雍正八年(1730)移野山关巡司于此。民国初设县佐驻此。
北宋置,属黄冈县。在今湖北黄州市北。后废。
即崇高县。在今河南登封市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作 “崈高”。
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二十八里甘家巷西南。萧憺 (478—522) 字僧达,南朝梁文帝第十一子,封始兴忠武王。墓前现有石辟邪二、石碑一、龟趺一。石辟邪是用整块巨石雕成,昂首挺胸,矫健有力,造型生动。石碑身
①在今浙江淳安县西。《清一统志· 严州府》: 乳洞 “在淳安县西六十里,深可数里,泉溜凝结如乳”,故名。②在今广西兴安县西南十里董田村。《方舆胜览》卷38静江府 “虚秀洞” 条内: “乳洞上中下三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