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长城岭

长城岭

①在今山东章丘市南,接莱芜市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1章丘县:长城岭,“《志》云:岭间有古长城,昔齐宣王所筑,以御楚寇,西接平阴,东距大海”。

②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八十里。《水经·汶水》:“汶水出朱虚县泰山。”郦道元注:“山上有长城,西接岱山,东连琅邪巨海,千有余里,盖田氏之所造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5安丘县“牟山”条下:长城岭“以长城故址而名”。

③在今山东庆云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庆云县:长城岭“势如冈陵。《旧志》以为齐之长城。或云禹所筑九河堤”。

④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北六十里。《战国策·燕一》:燕王曰:“吾闻齐……有长城巨防,足以为塞。”《水经·汶水注》 引《竹书纪年》:“梁惠成王二十年,齐筑防以为长城。”《史记·楚世家》 正义引《太山郡记》云:“太山西北有长城,缘河径太山千余里,至琅邪台入海。”又引《齐记》云:“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,东至海,西至济州千余里,以备楚。”长城岭盖即泰山冈阜,以齐所筑长城经此而名。

⑤又名马岭山。在今陕西旬邑县西。《旧五代史·梁书·刘知俊传》:开平三年(909),“灵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,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,师次邠州长城岭,为(刘)知俊邀击,怀英败归”。即此。


在山东省济南市南,与泰安市为界。主峰海拔869米。上有古长城,为齐宣王所筑。清乾隆《历城县志》:“长城者,春秋齐鲁之界,西起平阴,东尽于海。历城之山无虑皆分自长城岭矣。岭南水皆南流,其北水皆北流,故又名分流山。”长城城墙因年久失修已全倒塌,仍有断续城墙石基残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蒋村

    即今山西定襄县东北蒋村乡。同蒲铁路旧有支线通此。1937—1948年曾在此成立定襄县抗日民主政府。村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部。蒋村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500。传宋有蒋姓者,雄于资,抗金曾助军饷。康

  • 埔前墟

    即今广东河源市西南埔前镇,南接博罗县界。清光绪 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 博罗县东北有埔前墟。

  • 零中峡

    在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。《魏书·孔伯恭传》: “伯恭从睢陵城东向零中峡。” 即此。

  • 竹邑侯国

    东汉改竹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西晋改为竺邑县。

  • 常迁县

    东晋李氏成汉时置,属南广郡。当在今四川珙县境。南齐以后废。

  • 古里寨

    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北海市西南海滨。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白龙寨“又西有龙潭寨、古里寨,皆南至青婴池十余里”。明崇祯中置,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西南海滨。

  • 龙华冈道

    清建,即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至临江市之道路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长白府:“光绪三十四年新辟龙华冈道, 自临江新化街,史家蹚子以下入府西嘉鱼河,到梨沟镇达府治西,长约四百余里,以避江道之险焉。”

  • 龙帝峡

    在今甘肃武都县西南白龙江畔。《宋史·太宗记》:雍熙三年(986),“阶州福津县有大山飞来,自龙帝峡壅江水逆流,坏民田数百里”。即此。

  • 中黄铺

    即今贵州黎平县东北中黄乡。《清一统志·黎平府》 “下铜鼓铺”条下:又有“中黄铺”等,“皆戍守处”。

  • 永夏土司

    原名雍希叶布。后改称永夏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。为玉树等二十五族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