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炉山
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境。原属霍山县,1936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入岳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: 铁炉山在 “县东南九十里。俗传仙人铸丹处。鼎炉之址犹存,今居民多于其下为铁冶,铸农具”。
②在今云南昭通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乌蒙军民府: 铁炉山 “在府治东。山形如炉”。
③在今甘肃宕昌县东。清乾隆 《甘肃通志》 卷6秦州两当县: 铁炉山 “在州北二百里。明嘉靖十三年,回夷马兴据此作乱,巡抚黄臣讨平之”。
天路山的俗称。
①在今安徽岳西县北境。原属霍山县,1936年成立岳西县时划入岳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: 铁炉山在 “县东南九十里。俗传仙人铸丹处。鼎炉之址犹存,今居民多于其下为铁冶,铸农具”。
②在今云南昭通市东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2乌蒙军民府: 铁炉山 “在府治东。山形如炉”。
③在今甘肃宕昌县东。清乾隆 《甘肃通志》 卷6秦州两当县: 铁炉山 “在州北二百里。明嘉靖十三年,回夷马兴据此作乱,巡抚黄臣讨平之”。
天路山的俗称。
西汉置,属梁国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东南楚丘集。东汉属济阴郡。北魏属沛郡。北齐废。
明成化十一年(1475)余子俊改石涝池寨置,在今陕西定边县南。清康熙《延绥镇志》卷1:石涝池堡“宋盐池地,水卤不可饮。东有石涝池,人赖汲饮,故名。……今裁,并入定边营”。
即今黑龙江省西部之嫩江。《元朝秘史·征伐金国》:成吉思汗“命合撒儿领右手军沿海自大宁经女真,若便归附,即缘彼中边郡,经浯剌、纳浯二江泝讨语儿河回营”。即“脑温江”。
西汉本始元年 (前73) 改胶西郡置,治所在高密县 (今山东高密市西南四十里前田庄)。西汉末辖境约当今山东高密市一带。东汉建武十三年(37) 省入北海国。西晋元康十年 (300) 复置,南朝宋改为高密
即麻里兀。今土库曼斯坦马雷。《后汉书·西域传》:安息国“其东界木鹿城”。即此。
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永福县南。贞观十二年 (638) 废入兴安县。
一名桂口镇。即今湖北崇阳县西南桂口乡。清置巡司于此。
在今江西广丰县北大南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广信府永丰县:大南桥“在县北三十里。北出玉山县之通道也”。
一名鲸背桥。在今河南安阳市北四里安阳河上。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少帝纪》:开运二年(942),“王师与契丹相拒于相州安阳河上。……是夜,张从恩引军退保黎阳,唯留五百人守安阳河桥”。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北安阳河
唐天宝元年(742)改廓州置,治所在广威县(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六十里黄河北岸)。辖境相当柜青海尖扎、贵德二县及化隆回族自治县西部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为廓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廓州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