铁炉寨
即今甘肃文县西南铁炉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文县: 铁炉寨 “在县南四十里……宋置”。
即今甘肃文县西南铁炉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9文县: 铁炉寨 “在县南四十里……宋置”。
①在今山西太原市东南隅。创建于唐。初名白马寺,后改名延寿寺。明代又改名崇善寺。原在旧城外,明洪武初扩建太原城,寺地划入城内。洪武十四年 (1381) 朱元璋三子晋恭王朱棡为荐其高皇后,就该寺旧址大事扩
元置,治所在今贵州都匀县西南。后废。
一名扎曲。为澜沧江北源。即今青海杂多、囊谦二县境之扎曲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青海:“布楚河上源曰格尔吉河,出上格尔司境,东南流,径各司南,至洞巴司西,折南入前藏界,是为澜沧江上源。”
唐置,属当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《寰宇记》卷81悉唐县:“置在悉唐川”,因名。显庆元年(656) 为悉州治。咸亨元年(670) 移州治左封县。三年(672) 于县侨置翼州,仪凤元年(676)于县置
即今河南洛宁县西南西山底乡。1947年河南革命根据地在此置洛南县。区片名。在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西部。泛指西山街以西、黄河路以南,西至辽宁师大,北止山坡地。昔曾为郊区农村,后因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新的住
在今江西高安市旧城内。《明一统志·瑞州府》: 披仙亭 “在府治。宋苏辙有诗”。
西汉高祖五年 (前202) 以九江、衡山、庐江、豫章四郡置,治所在六县 (今安徽六安市北十里城北乡),十一年 (前196) 徙治寿春县 (今寿县)。文帝七年 (前173) 废。十六年 (前164) 以
即今河南武陟县西南三十四里大司马村。《清一统志·怀庆府二》:司马城“晋司马氏所居。其乡有司马村”。
①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书院之右。《清一统志·长沙府一》:西屿“宋张栻、朱子讲学时所名也”。②即今台湾省澎湖县西渔翁岛。清蒋毓英《台湾府志》卷3:西屿头屿“中有二三居民,此屿即内堑外堑背山,凡船只自内地
即今河南光山县西北孙铁铺镇。明嘉靖《光山县志》卷1《里店》:孙铁铺店“在县西七十里”。清尹耕云《豫军纪略》卷3:咸丰五年(1855)五月十日,清军“抵孙铁铺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