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龙山

金龙山

①在今山西怀仁县西南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 大同府怀仁县有金龙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怀仁县: “金龙山在县西南三十五里。有泉,与马邑金龙池脉相通,因名。”

②在今湖南会同县东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会同县: 金龙山 “峰峦峻绝,状若飞龙”。

③在今广西武宣县东。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:金龙山 “在武宣县东七十里。对峙者曰双髻山。有水入东乡江”。


在湖南省会同县北部。周围大小山峰林立,峥嵘峻绝,状如飞龙,夕阳晚照,翠盖层峦,故名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:金龙山“峰峦峻绝,状若飞龙。”属雪峰山。东北—西南走向,长约30千米。由板岩和砂岩构成。主峰宝塔山,海拔 1081 米。峰顶有清康熙四十五年(1706年)建八角形石塔,高13米,全部用青石砌成。塔内建金龙太子宫殿,塑有金龙太子像。工艺精巧,雄伟壮观。山上森林茂密,产木材。有金矿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备溪江

    即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西碧溪。明洪武十七年 (1384) 于此置土巡检司。即今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南小巡检村。明初置巡检司于此。属蒙化府。

  • 卑南县

    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台东县。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被日本侵占。古旧县名。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改卑南厅置,治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。属台东州。1945年并入台

  • 仁寿县

    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普宁县置,为陵州治。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二里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51:仁寿县“从文帝年号”。一说以仁寿宫为名。大业三年(607)为隆山郡治。唐武德元年(618)为陵州治,贞

  • 张翀摩崖

    又称石壁墨刻。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北角红叶山左之石壁上。《清一统志·都匀府》:石壁墨刻“在府城北。明张翀题镌曰:‘仁智之情,动静之理,栖此盘谷,饮此泉水”’。张翀,广西柳州人,嘉靖三十二年(1553)进士

  • 新开湖

    即今江苏高邮市西北高邮湖。《方舆胜览》卷46高邮州: 甓社湖,“ 《图经》: 高邮西北有新开、甓社、塘下……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3高邮州: 玩珠亭,“嘉祐中扬州天长陂泽中有一珠甚大,天晦多见,后转入

  • 溪南市

    即今福建霞浦县西南溪南镇。民国 《霞浦县志》 卷6《城市志》: 南乡有溪南市。

  • 雍希叶 (葉) 布土司

    清雍正时置,属西宁办事大臣。驻牧地在今青海称多县东北查曲流域。乾隆 《西宁府新志》 卷19塞外贡马番族: “住牧扎苦地方雍熙叶布族,距阿里克四百余里。” 民国周希武 《玉树调查记》 卷下: “雍希叶布

  • 荡水

    源出今河南鹤壁市东,东流经汤阴县至内黄县西入卫河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内郡荡阴县: “荡水东至内黄泽。” 《水经· 荡水》: “荡水出河内荡阴县西山东,又东北至内黄县入于黄泽。” 郦道元注: “荡水出

  • 石壁潭

    ①在今湖南岳阳市东白荆堤下。宋范致明《岳阳风土记》:石壁潭“亦谓之钓丝潭,其深莫测。夏秋水涨,一日之间或增或减,土人以为龙出入此潭。其间多蛟蜃,为行旅之患。滕子京作碑堤上,戒往来者使陆行”。②在今湖南

  • 俱芦舍寺

    东汉建和元年 (147) 建,即今山西洪洞县东北霍山南麓广胜寺。唐改名广胜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