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州卫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显州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374) 改为宁海县。
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辖境相当今辽东半岛南端。清初改置金州巡检司,雍正十二年(1734年)改设宁海县。其南旅顺口为海运登岸处。
明洪武八年 (1375) 改显州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即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。清雍正十二年(1374) 改为宁海县。
明洪武八年(1375年)置,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。属辽东都指挥使司。辖境相当今辽东半岛南端。清初改置金州巡检司,雍正十二年(1734年)改设宁海县。其南旅顺口为海运登岸处。
即今江西宁都县南三十里田头乡。清道光《宁都直隶州志》卷4有田头墟。
即南籍端水。今甘肃西部疏勒河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晋昌县 “冥水,自吐谷浑界流入大驿,东西二百六十里,南北六十里。丰水草,宜畜牧”。即“籍端水”。
(1)村名。在云南省泸水县西部。明属茶山土司,清属永昌府保山县登埂土司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曾为英国侵占。根据1960年中、缅边界条约的规定,于1961年交还中国。(2)见“古鲁纳木吉牙城”。
即今云南建水县南焕文山。宋大理至明称判文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判文山“在府城南二十里。高千余仞,中有三峰削出如笔架。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,因名,有祠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4临安府:判
①在今内蒙古河套北巴彦淖尔盟境。《史记·卫将军骠骑列传》: 汉元朔二年 (前127),“车骑将军青度西河至高阙……破符离”。《索隐》: “崔浩云: ‘漠北塞名’。”②战国楚关隘。在今安徽宿州市北。《战
在今陕西户县西五里。《水经·渭水注》:渼陂水 “出宜春观北,东北流注涝水”。宋敏求 《长安志》 卷15: “ 《十道志》 曰,有五味陂,陂鱼甚美,因误名之。……其周一十四里,北流入涝水。唐宝历二年,敕
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淮安府二》: 崔镇 “在桃源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河防考》: 桃源县黄河北岸千总驻扎崔镇”。村名。在江苏省泗阳县西北部、京杭大运河东岸。属众兴镇。人口700。宋名崔野镇,简称
①古运河名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 引 《竹书纪年》 作大沟。战国魏惠王十年 (前360) 开凿。《史记·河渠书》: “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,以通宋、郑、陈、蔡、曹、卫,与济、汝、淮、泗会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
在今贵州罗甸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新添卫:陇黄山“在(丹平长官)司治南”。
亦作打箭炉。即今四川康定县。《明史·西域传三》:“洪武时,其地打煎炉、长河西土官元右丞刺瓦蒙遣其理问高惟善来朝,贡方物,宴赉遣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