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诗词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邵州

邵州

①北周置,治所在亳城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五十七里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垣曲县及河南济源市等地。隋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,九年(626)又废。

②唐贞观十年(636)改南梁州置,治所在邵阳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。天宝初改为邵阳郡。乾元初复为邵州。五代晋天福中楚改为敏州。后汉时复为邵州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)升为宝庆府。


(1)北周明帝二年(558年)置,治白水县(武成元年〔559年〕改为亳城县,治今垣曲县东南古城镇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垣曲县。隋大业三年(607年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邵原郡置邵州,治垣县(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)。九年省。(2)唐贞观十年(636年)改南梁州置,治邵阳县(今湖南邵阳市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化县以南的资水流域(其支流夫夷水上游除外)和巫水上游。天宝元年(742年)改为邵阳郡,乾元元年(758年)复为邵州。五代楚天福初改为敏州,汉复本名。北宋属荆湖南路。崇宁后分西南部另置武冈军,辖境缩小。南宋宝庆元年(1225年)升为宝庆府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保塞州

    唐置,为羁縻州,属临州都督府。当在今甘肃康乐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上顿渡

    即今江西临川市西南上顿渡镇。明弘治《抚州府志》卷6:临川县有上顿渡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2临县川西南有上顿渡。

  • 相原县

    即胡原县。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南一百三十里香沉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 “南齐置相原县,隋改为临津县。”

  • 瓦合山

    亦名瓦河山。在今西藏类乌齐县南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瓦合大山“在类乌齐西南。山大而峻,路险难行,四山相接,绵亘一百六十里,四时积雪”。清康熙五十九年(1720)云南官兵三百余名,至此山下扎营,一夜

  • 明王峰

    南雁荡山主峰。在今浙江平阳县西南。海拔1078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4温州府平阳县: 南雁荡山 “中有明王峰,峰顶有池”。

  • 侯潮门

    南宋临安城 (今浙江杭州市) 东门之一。吴越国时名竹车门,南宋改名候潮门。故址在今江干区候潮路与候潮路直街相接处附近。1913年拆除。

  • 窟窿河

    在今甘肃安西县东一百三十里双塔堡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窟窿河 “源出土葫芦沟,西北流至双塔堡入苏赖河。内多大穴,深不可测,畜产误入,即不能出”。

  • 马领县

    西汉置,为北地郡治。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西北马岭镇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颜师古注:“川形似马岭,故以为名。”东汉废。即“马岭县(1)”。

  • 难留山

    即武落钟离山。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。《水经注· 夷水》: 夷水 “东径难留城南,城即山也。……东北面又有石室,可容数百人。每乱,民入室避贼,无可攻理,因名难留城也”。

  • 两浦场

    原为浦东、横浦两盐场,分设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,金山卫城北三里北仓和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首仓桥。民国初两场合并为一,名两浦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