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肯河
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。源出小兴安岭,南流入呼兰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呼伦河” 条下: “通肯河,在 (齐齐哈尔) 城东四百五十里,东南流入呼伦河。”
呼兰河支流。在黑龙江省中部。源出小兴安岭南麓。由北向西南流至青冈县与兰西县交界处汇入呼兰河。长346千米,流域面积10339平方千米。沿岸河谷平原,土质肥沃,为重要农耕区。流域内建有多座中型水库。
在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。源出小兴安岭,南流入呼兰河。《清一统志·黑龙江》 “呼伦河” 条下: “通肯河,在 (齐齐哈尔) 城东四百五十里,东南流入呼伦河。”
呼兰河支流。在黑龙江省中部。源出小兴安岭南麓。由北向西南流至青冈县与兰西县交界处汇入呼兰河。长346千米,流域面积10339平方千米。沿岸河谷平原,土质肥沃,为重要农耕区。流域内建有多座中型水库。
即今四川绵阳市东之魏城河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魏城县:洛水堰“贞观六年引安西水入县”。《九域志》卷7魏城县“有安西水”。
即今西藏拉孜县东北拉孜。清松筠 《西招纪行诗》 注: “拉孜地名,在彭错岭、甲错山中间。”
在今湖北郧县东北。为丹江支流。《清一统志·郧阳府》: 滔河 “在郧县西北一百七十里。自陕西商州商南县流入,东一百四十五里至盘道保,流入河南南阳府淅川县界”。丹江支流。在湖北、河南、陕西三省交界处。凡遇
即今湖北仙桃市南四十六里杨峰乡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沔阳州(治所在今市西南沔城镇)东南有杨树峰。
即今河南许昌县东张潘乡。民国《许昌县志》卷1《图考》:“张潘保,位于许城东部,距城三十里。……张潘镇为本保集市。……商业繁盛,故列许四镇之一。”在河南省许昌县东部。面积54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镇人
西周封国。姬姓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陕县:“东虢在荥阳。”《寰宇记》卷6引《帝王世纪》云:周“封虢叔于东虢,即今成皋”。春秋初,为郑武公所灭。西周封国。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。后为郑国
明置,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颍上县:江口驿“在县西北五十里。颍河东岸,为水陆要冲”。
南齐置,为北随安左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。梁废。
即今河南项城市西南十四里南顿镇。西汉置南顿县于此。明初废入沈丘县,景泰初设巡司于此。
唐永淳元年 (682) 置,属党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。次年属平琴州。建中二年 (781)属党州。北宋开宝七年 (974) 废。古县名。唐永淳初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西北。属平琴州,至德二载